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渺觀

鎖定
渺觀,是物理學術語。
中文名
渺觀
所屬學科
物理

渺觀由來

物理學家 物理學家
提出“隱秩序”的D.Bohm,他説世界是決定性的,但在量子力學理論中還有沒看到的東西,我們要抓“隱秩序”。Bohm的思想是對的,但他和他的同道都沒有成功。我想這個“隱秩序”不能只在微觀世界中去找,它藏在比物質世界微觀層次更深的一個層次,即渺觀層次。
物理學家們意識到物理學中有三個常量,即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和普朗克常數h。它們可以結合成一個長度,即(ℏ為約化普朗克常量)。這個長度及小,大約是1.62*10^-35米。過去多少年,這只是個有趣的量,並不知道它有什麼具體意義。但近年來理論物理學家為了把這四種作用力:引力、弱作用力、電磁力和強力作用納入統一理論,即“大統一理論CUT”,提出一個“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而這裏“超弦”的長度正好是大約10^-35米。超弦的世界比今天中子、質子等“基本粒子”的10^-15米還要小20個數量級!我們稱基本粒子的世界位微觀世界,那超弦的世界不應該稱為更下一個層次的渺觀世界嗎?

渺觀特點介紹

超弦的世界還有一個特點,它不是四維時空(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它是十維時空,四維之外再加六維。多出來的六維在更高一層次的微觀世界是看不見的,因為它太細小了。這就使我們猜想:微觀層次的量子力學所表現出來的非決定性,實際是決定性的渺觀層次中十維時空運動的混沌所形成的。本來是決定性的運動,但看來是非決定性的運動。這是因為超弦的渺觀世界是十維時空,有六維在微觀看不見,不掌握,因而有六個因素沒有考慮,漏掉了,可以説是因為微觀世界科學家的“無知”,造成本來是決定性的客觀世界,變得好像是非決定性的了。這才是“隱秩序”,藏在渺觀的秩序。對不對?可以討論。

渺觀從渺觀到微觀

從渺觀到微觀差19個數量級。我們不妨讓微觀世界到人們所熟悉的宏觀世界之間也差19個數量級,而微觀世界的典型長度是10-15釐米,那麼宏觀世界的典型長度就是10-15釐米 ×1019。那是一個籃球場的大小。

渺觀綜述

綜上所述,我建議在大家公認的世界三個層次,即微觀、宏觀、宇觀之外再加上兩個層次,一是微觀下面的渺觀,二是宇觀之上的脹觀,一共五個世界層次。微觀與渺觀的交界處大約在尺度3×10-25釐米;微觀與宏觀的交界處大約在尺度3×10-5釐米,即分子大小的尺度;宏觀與宇觀的交界處大約在尺度3億公里,即太陽系的大小;宇觀與脹觀交界處大約在3×106億光年。現在有物理理論的只是微觀的量子力學及其發展、宏觀的牛頓力學和宇觀的廣義相對論,新設的渺觀和脹觀還沒有嚴格的理論。沒有理論就要創立理論,這就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方向了。更何況隨着研究的深入,還會出現渺觀以下的新層次和脹觀以上的新層次。所以現在基礎科學研究是由方向的,不是無邊無際的探索。
不但如此,現在微觀研究差不多都是在10-15釐米以上,還有微觀世界的下半部,直到與渺觀交界處的大約3×10-26釐米處,量子力學及其發展還大有可為。宇觀的上部,直到與脹觀交界處的大約3×106億光年,廣義相對論也還大有可為。這也都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新領域。

渺觀注意

在這裏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提出的基礎科學新領域直接做實驗或觀察都比較難。在微觀世界下半部,物理世界可能要用能量超過現在已有或計劃中的高能加速器,即大於幾十個Tev。在宇觀世界上半部,天文觀測所需要的儀器也大大超過現在已有或計劃中的天文觀測設備。不能做實驗或直接觀測,怎麼做理論核實呢?好在今天我們已有計算能力很大的電子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系統,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計算設備的能力還會提高。因此理論可以通過複雜的計算,綜合成為可以同實驗或觀察結果相核對的結果,作間接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