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家大院

鎖定
温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洪洞縣辛村鎮白石村,佔地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是辛亥革命名將、山西副都督温壽泉先生的故居。温家大院濃縮着深厚的文化底藴,有着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
中文名
温家大院
定    位
洪洞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
洪洞縣辛村鎮白石村

温家大院歷史沿革

温家大院 温家大院
1936年紅軍東征到洪洞,曾駐紮於此。現為洪洞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温家大院有6座相連的院落,分為兩個景區。東景區:佔有三個院落,為紅色旅遊景區。抗戰初期,朱德、彭德懷、鄧小平、左權、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八路軍高級將領都先後在此居住和工作過,《游擊隊歌》從這裏誕生並唱遍中國。這組景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紅軍、八路軍民族革命實踐為中心,佈設了紀念亭、堂、室,樹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鄧小平漢白玉塑像;另一部分是以温壽泉辛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踐為中心的山西辛亥革命史實展覽。西景區:為傳統文化景區。景區分為三個部分,佔有三個院落。一是女媧煉石處;二是儒釋道講經堂;三是五聖研佛殿。 [1] 
温家大院建於1914年(民國三年)。1936年春,紅軍東征山西,紅一軍團部就駐紮在白石村,著名革命將領林彪、聶榮臻、左權、羅榮恆,朱瑞、鄧小平、陳賡、楊成武、楊得志、譚政等都在這一帶留下了革命的足跡。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後,剛剛取得平型關大捷的八路軍115師南撤到臨汾一帶,343、344旅就駐紮在白石村,旅部設在温家大院,同年12月,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也在鄧小平的率領下從晉北轉移到洪洞,駐紮在白石村,學校校部也設在温家大院。這期間,白石村風雲際會,將星雲集,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在洪洞馬牧一帶,為提高隨營學校師生的政治與理論水平,朱總司令、彭德懷等也經常住在白石為隨營學校師生講授時事、軍事。業餘時間還與隨營學校師生打籃球、做遊戲。總部轉移前,還專門為白石村小學送去難得一見的風琴與籃球架,他們在這裏工作、生活的故事至今仍在白石村廣為流傳。還讓白石村自豪的是著名的《游擊隊之歌》就是賀綠汀同志在駐紮在這裏的八路軍115師體驗生活時創作的,並在隨營學校開始首唱,一直唱響全國。

温家大院景區貼士

賀綠汀 賀綠汀
生動活潑的游擊隊之歌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1937年創作的。“八一三”事變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沿滬寧、隴海、同蒲鐵路線作抗日宣傳工作,於1937年底到達晉西南的臨汾,住在城郊的劉村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他創作了這首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的歌曲,在洪洞縣高莊召開的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後根據地傳唱開來,並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直到多年後的今天,還一直保持着經久不衰的魅力,贏得了國內外羣眾的喜愛,這是與其內容的戰鬥性和音樂形象的鮮明生動、羣眾性的語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開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