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暑益氣

鎖定
治法。對暑病耗傷津氣的治法。
中文名
清暑益氣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概    念
對暑病耗傷津氣的治法

目錄

清暑益氣解讀

暑性酷烈,為亢盛的陽熱之邪,亢陽而傷陰;暑熱病邪又屬壯盛的火熱之邪,壯火則食氣,而耗損人體元氣。同時,暑邪迫津外泄,氣隨津耗,也導致津氣耗傷。所以暑病易於損傷津氣,治宜清暑益氣。清暑益氣湯為其代表方劑。

清暑益氣中醫應用

暑天症見高熱不退,口渴,煩躁汗多,神疲少氣,苔黃白而幹,脈虛數無力,可用《温熱經緯》清暑益氣湯。該方着力於益氣生津,兼清暑邪。若虛人夾濕而病暑者,則以《脾胃論》清暑益氣湯為宜。
1、清暑益氣湯《温熱經緯》
組成: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
2、清暑益氣湯《脾胃論》
組成:黃芪、蒼朮、升麻、人蔘、白朮、橘皮、神曲、澤瀉、甘草、黃柏、當歸身、麥門冬、青皮、葛根、五味子
功用:清暑益氣,除濕健脾
主治:平素氣虛,又感暑濕。症見身熱頭痛,口渴自汗,四肢睏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
[1-2]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等.《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
  • 2.    馬健.《温病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