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徐胡鮈

鎖定
清徐胡鮈(學名: Huigobio chinssuensis ),為鯉科胡鮈屬。體長,前段近圓筒形,後段側扁。口角須1對,長度約為眼徑的1/2。臀鰭無硬刺,分枝鰭條6根。背鰭無硬刺,起點距吻端較其基底後端距尾鰭基為遠。下嚥齒1行、5—5。側線鱗36—37。唇發達,上下唇均具乳突。下唇明顯分3葉,中葉心臟形,兩側葉向後擴展成翼狀。體長約50mm。生活於水體中下層,以藻類、水生昆蟲等為食。6月繁殖。小型魚類。分佈於珠東水系的北江、西江、長江與黃河水系、東北本溪太子河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山西清徐。
中文學名
清徐胡鮈
二名法
Huigobio chinssuensis (Nichols, 192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鯉形目
鯉科
胡鮈屬
清徐胡鮈

清徐胡鮈形態特徵

體長,前段近圓筒形,後段側扁。口角須1對,長度約為眼徑的1/2。臀鰭無硬刺,分枝鰭條6根。背鰭無硬刺,起點距吻端較其基底後端距尾鰭基為遠。下嚥齒1行、5—5。側線鱗36—37。唇發達,上下唇均具乳突。下唇明顯分3葉,中葉心臟形,兩側葉向後擴展成翼狀。體長約50mm。生活於水體中下層,以藻類、水生昆蟲等為食。6月繁殖。小型魚類。分佈於黃河、大淩河
體長為體高的5.0-5.8倍;為頭長的4.6-4.8倍;為尾柄長的6.4-6.5倍;為尾柄高的12.2-12.8倍。頭長為吻長的 2.5-2.6倍;為眼徑的3.1-3.6倍;為眼間距的3.0-3.7倍;為尾柄長的1.3-1.4倍;為尾柄高的2.6-2.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 1.9-2.0倍。
體較長,前段略近圓筒形,後段側扁。頭較短小,頭長稍大於體高。吻短鈍,其長約與眼後頭長相等。眼較小,位頭側上方,眼間平坦,間距較狹,小於眼徑。口下位,呈弧形。唇較發達,乳突顯著,上唇乳突大,中央呈單行排列,兩側乳突小,呈多行排列;下唇分3葉,中葉為心臟形的肉質突(較胡鮈下唇中葉為大),位於頦部,兩側葉向側向後擴展略似翼狀(但遠不及胡鮈發達),後緣遊離,在口角處與上唇相連。具須1對,稍長。約為眼徑的1/2。鰓耙細小。下嚥齒略側扁,極為纖細,各齒均具彎曲的尖鈎。體腹面自胸部至胸、腹鰭之間裸露無鱗。側線平直。
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至吻端小於至尾鰭基的距離,而略大於自其基部後端至尾鰭基的距離。胸鰭寬闊,以第3根分枝鰭條為最長,其長可超過頭長,但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與背鰭第2、3根分枝鰭條相對。臀鰭起點約位於腹、尾鰭基的中2司。尾鰭小,上下葉等長,分叉較淺。肛門位置近腹鰭基部。
鰾小,2室,鰾長小於頭長的1/3,前室圓,包乾韌質膜囊內,後室極小。腸較細長,腸長為體長的1.5倍左右。腹膜棕黑色。
體淺黑色,腹部灰白。橫跨背部有5-6個黑色斑塊,體側鱗片上具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中軸具8-10個黑斑點。背鰭、尾鰭上有小黑點組成的條紋,胸、腹鰭上散有少數小黑點,臀鰭灰白色。 [1] 

清徐胡鮈生活習性

淡水生。

清徐胡鮈分佈地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