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原之蒐

鎖定
清原之蒐,是前629年晉國在清原(今山西聞喜)舉行的軍事活動,在三軍六卿的基礎上增添新上軍、新下軍兩軍,合計晉國一共五軍十卿。
事件起因是大夫趙衰多次推讓軍卿職務,晉文公過意不去,強行要求趙衰擔任職務。
中文名
清原之蒐
發生時間
公元前 629年
發生地點
清原
主要人物
趙衰
晉文公
適用國家
晉國

清原之蒐城濮之戰讓賢

晉文公問趙衰誰可擔任元帥,趙衰回答説:“郤縠可以。他已經五十歲了,還堅持學習,而且更加重視。先王制定的法規典籍,是道德信義的寶庫。道德和信義,是人民的根本。能夠重視的人,是不會忘記者百姓的。請讓郤縠擔任此項職務。”文公採納了趙衰的建議。文公又任命趙衰為卿,趙衰推辭説:“欒枝這個人忠貞謹慎,先軫足智多謀,胥臣見聞很廣,都可以擔任輔佐,小臣不如他們。”於是文公任命欒枝統帥下軍,由先軫為副將輔助他。後來攻取五鹿,便是出於先軫的計謀。 [1] 

清原之蒐讓賢狐偃

郤縠死後,又派先軫接替他任中軍統帥,由胥臣擔任下軍副將。文公又讓趙衰任下卿,趙衰推辭説:“三樁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計謀。用德行來治理人民,成效十分顯著,不可不任用他。”文公便任命狐偃為下卿,狐偃推辭説:“狐毛的智慧超過小臣,他的年齡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項任命。”文公於是派狐毛統帥上軍,由狐偃為副將輔助他。 [1] 

清原之蒐讓賢先且居

狐毛死後,文公派趙衰代替他任上軍統帥,趙衰又推辭説:“在城濮之戰中,先且居輔佐治軍乾得很好,有軍功的應當得到獎賞,以正道幫助君王的應當得到獎賞,能完成自己職責的應當得到獎賞。先且居有這樣三種應當得到的獎賞,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這樣的人,箕鄭父胥嬰先都等都還在。”文公於是派先且居統帥上軍。 [1] 

清原之蒐事件簡介

文公説:“趙衰三次辭讓,他所推讓的,都是些國家得力的捍衞者。廢除辭讓,便是廢除德行。”因為趙衰的緣故,文公在清原地方舉行閲兵,把原來的三軍擴充為五軍。任命趙衰擔任新上軍的統帥,由箕鄭為副將輔助他;胥嬰擔任新下軍的統帥,由先都為副將輔助他。 [1] 

清原之蒐後續

狐偃死後,蒲城伯先且居請求委派副將,文公説:“趙衰三次推讓,都不失禮義。謙讓是為了推薦賢人,禮義是為了推廣道德。推廣道德,賢才就來了,那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請讓趙衰隨從你做副將。”於是,晉文公便派趙衰擔任上軍的副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