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

鎖定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淶灘鎮二佛寺下殿內。寺中摩崖石佛曾居四川省第二,故名。摩崖造像多開鑿於南宋淳熙至嘉泰年間(1174~1204年)。 [2]  [4]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整體被二佛寺下殿遮蓋,在山岩主體和崩裂的巨石間鑿寬形成空間,並於南、西、北三面巖壁上摩崖造像。造像共42組1700餘尊,石碑及摩崖題刻14通,總分佈面積約1200平方米。北巖系造像核心,主尊為釋迦牟尼説法像。南巖、西巖上分層雕刻有佛、觀音、羅漢、禪宗六組等內容。是宋代時期較為珍貴的禪宗造像,它充分展示了宋代時期佛家藝術,也展示了宋代造像技術的高超,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也為研究宋代西南地區的歷史、宗教、民俗等提供豐富的資料。 [4]  [6] 
2006年5月25日,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
重慶市合川區淶灘鎮二佛寺下殿內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852-4-042
面    積
約 1200 m²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歷史沿革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多開鑿於南宋淳熙至嘉泰年間(1174~1204年)。 [4] 
2017年4月6日,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北巖造像本體保護工程開工建設,主要治理造像的金箔病害,彩繪病害,泥塑病害和基岩病害等,於2020年4月30日完工。 [3] 
2022年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二佛寺摩崖造像及寺廟建築基址開展了主動性考古調查和發掘。首次對南宋時期的二佛寺下殿建築發展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5]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建築特點

  • 格局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鷲峯山東部山岩上,在山岩主體和崩裂的巨石間鑿寬形成空間,並於南、西、北三面巖壁上摩崖造像。巖頂上為清乾隆年間重建的二佛寺下殿,系三重檐式木結構歇山頂建築,抬梁式樑架,黃色琉璃瓦屋面,整體遮蓋全部摩崖造像。造像共42組1700餘尊,石碑及摩崖題刻14通,總分佈面積約1200平方米。北巖系造像核心,主尊為釋迦牟尼説法像。南巖、西巖上分層雕刻有佛、觀音、羅漢、禪宗六組等內容。 [6] 
  • 特點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雕刻有諸多的羅漢造像,約有600餘尊,多以羣雕出現,分佈在北、西、南三面巖壁上。羅漢大者高達2米,小者僅有0.2米。這些羅漢造像形態各異,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摩崖造像以釋迦牟尼説法造像為中心,將迦葉、土地菩薩、主位禪宗祖師和眾多羅漢禪僧融為一體,巧妙地締造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神宗道場。造像主要採用接近圓雕和高浮雕的形式,形象立體。大佛周身貼金,其他造像亦全身飾以彩繪。背景一般以線刻勾勒出繚繞的詳雲,並飾以彩繪。 [4]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主要建築

  • 北巖
北巖系造像核心,主尊為釋迦牟尼説法像,方向140°,釋迦牟尼佛通高12.5米,肩寬3.60米,肩厚1.20米,釋迦頭盤螺髻,面部豐腴,兩耳垂肩,面部豐腴,神態安詳;身着雙領下重式袈裟,左手撫膝,右手舉於臉側着説法印,赤足坐於平台上。左右各立侍阿難、迦葉,後背半環狀立十地菩薩,各執法器,釋迦肩部以上的後部山岩上雕刻千佛。 [4]  [6] 
釋迦牟尼佛
  • 西巖
西巖上雕刻有禪宗六祖的造像,分列於釋迦牟尼像兩側,右邊為達摩、慧可、僧璨,左側為道信、弘忍、慧能,這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宋代神宗六祖羣像。 [4] 
禪宗六祖 禪宗六祖
  • 南巖
南巖面向大佛,雕刻有達摩、須菩提和彌勒像。達摩居於左側,赤足側身而立,通高2.73米,形象似中年女性。須菩提居中,高3.1米,身着交領袈裟,雙手合掌於胸前,右手臂夾一竹杖,面容清瘦,儀態虔誠。彌勒佛居右,袒胸露懷,腹身圓鼓,身着大袖交領袈裟,左肩扛一大布袋,左手緊捏帶扣,右手叉腰,昂首仰視,面露怨怒。 [4]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文物價值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靈動飄逸,內容豐富,技法純熟,氣的生動,是宋代時期較為珍貴的禪宗造像,它充分展示了宋代時期佛家藝術,也展示了宋代造像技術的高超,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也為研究宋代西南地區的歷史、宗教、民俗等提供豐富的資料。 [4]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淶灘鎮二佛寺下殿內。 [4]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合川區出發經合武公路—淶湖路—淶龍路—淶發街—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