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安府衙

鎖定
淮安府衙,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38號。
淮安府衙與其南面的總督漕運公署、鎮淮樓、山陽縣衙首尾相連,雄居古城中軸線,總長度約1千米左右,佔地近2萬平方米。衙內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分東、中、西三路而建,淮安官衙大堂建築具有官式建築特徵,體現了中國明清時期府衙建築明確的形制規範與等級要求,具有淮安地區建築文化特色。 [1-3] 
2006年5月25日,淮安府衙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淮安府衙
地理位置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38號淮安府署 [1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上午8:00──下午6:00(5:30停止入景區) [13] 
景點級別
AAAA級 [13] 
佔地面積
超過500平方米
所處年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Ⅲ-234
官方電話
0517-85616678 [13] 

淮安府衙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姚斌在元代沂郯萬户府和五通廟的基礎上改建成府署,以後歷代均有修葺。
正德五年(1510年),淮安府署正堂及經歷司毀於大火,照磨所倒塌,知府華璉及繼任知府劉祥、羅循均因饑荒兵亂未能修復。
正德十年(1515年),修復淮安府衙。
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淮安各屬捐資重建淮安府衙。
乾隆五年(1740年),淮安知府胡振組修淮安府衙內署。
咸豐十年(1860年),淮安府衙正堂又毀於大火。
2003年9月,經江蘇省文物主管部門批准,淮安府衙維修工程動工。 [5-7] 

淮安府衙建築特點

淮安府衙結構

淮安府衙與其南面的總督漕運公署、鎮淮樓、山陽縣衙首尾相連,居古城中軸線,總長度約1千米左右,佔地近2萬平方米。衙內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分東、中、西三路而建,大門對面有七丈長的照壁一座,大門後有儀門,兩側各有牌坊一座,名日“表海明邦”、“長淮重鎮”。中為大門、儀門和大堂、二堂,大堂面前兩側為六科書吏房,東為吏、禮、户科,西為兵、刑、工科。大堂、二堂之間有“三槐台”,二堂後為官宅上房,再後為“鎮淮堂”。 [8]  [9] 
淮安府衙 淮安府衙

淮安府衙特點

淮安官衙大堂建築具有官式建築特徵,大堂大木構架為疊梁式,屬小式做法。檐下斜撐的花紋與雕刻都吸取了地方做法。大堂建築設前廊,頂部採用烏篷軒做法。兩山為懸山式屋頂,五花山牆;建築的屋頂用瓦也是民居中常用的青灰陶瓦,而非琉璃瓦件。正脊用板瓦砌築成清水脊,兩端置魚吻;牆體則採用該常用的青磚砌築三七牆。砌築時牆體分為兩層,外層為磚砌清水牆,內層為土坯。這種建造方式降低了造價,有保温效果,是淮安地區民居中常用的砌牆方法。 [3] 
淮安府衙 淮安府衙

淮安府衙文物遺存

淮安府衙綜述

淮安府衙內遺存有儀門、戒石坊、大堂等建築。 [8] 

淮安府衙儀門

儀門,也是禮儀之門。在封建時代,當新官上任、上級官員來訪時,到儀門正門前下轎,由等待的官員迎入儀門。當遇到祭祀大典,喜慶活動,皇帝頒發大典的時候,儀門也是要大開的。進入儀門有規定,上級官員走中間的正門,左右兩側叫生死門,府內工作人員走生門,岡犯走死門。西邊是清代淮安府衙儀門前的一塊清光緒年間的告示碑,碑文上的“欽加三品銜補用道江南淮安府正堂”幾個字。 [8] 
淮安府衙儀門 淮安府衙儀門

淮安府衙戒石坊

淮安府衙內戒石坊,是皇帝賜給府衙作為官場箴規用以警戒官員的,南面題寫的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苟子所撰的“公生明”三個大字。在戒石坊的前方就是淮安府衙大堂,在大堂的南面有東西兩排房屋並列而建,是淮安府的六科,按古時左文右武的習俗,東側為吏、户、禮三科,西側為兵、刑、工三科,對應中央六部,是淮安府衙內的法定機構,也是知府辦事的主要場所。 [8] 
淮安府衙戒石坊 淮安府衙戒石坊

淮安府衙大堂

淮安府衙內大堂,佔地500多平方米,進人大堂首先看到的是由皇帝欽賜、宋代思想家朱熹撰寫的“忠愛”二字的匾額,意思是忠於皇帝,愛護子民。是淮安知府升堂辦案,頒佈大典的地方。在大堂前有一副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莫説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8] 
淮安府衙大堂 淮安府衙大堂

淮安府衙研究價值

府衙建築作為中國封建時代帝制統治的象徵性建築,集中反映了明清的禮制制度與建築規範,建築兼具官式建築與地方特色的雙重特徵,體現了中國明清時期府衙建築明確的形制規範與等級要求,具有淮安地區建築文化特色。對研究中國衙署建築形制及其演化和淮安地域建築技術發展與特徵,均具有重要的價值,是研究中國古代官衙建築與政治體制的範本。 [1-3] 

淮安府衙保護措施

2002年,淮安府署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 
2004年起,淮安市對其古城內遺存的建築陸續進行了清理、修繕和保護。
2006年5月25日,淮安府衙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維修六科用房、東西輔房等。 [10] 
2015年11月,淮安市規劃局委託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府署周邊地區城市設計》。 [10] 

淮安府衙歷史文化

楚州,自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開始設山陽郡至清末,一直為歷代郡、州、路、府的治所。歷史上的淮安府管轄九縣兩州,從明代到清代共有199位知府在此供職,曾審理過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賑災案”,與《竇娥冤》《施公案》等名劇創作背景均有聯繫。 [11] 

淮安府衙旅遊信息

地址:淮安府署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38號。
淮安府署(淮安府衙)
交通:乘坐淮安公交62路,63路至府前路下車。
開放時間:8:30—17: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