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淡豐後梅

鎖定
淡豐後梅(Prunusmume‘Dan Fenghou’),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屬於陽性樹種,抗逆行強。原產地日本,中國從日本引種後廣泛種植。其繁殖方式有扦插、嫁接法,適應性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中文學名
淡豐後梅
拉丁學名
Prunusmume‘Dan Fenghou’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薔薇亞綱
薔薇目
薔薇科
亞    科
李亞科
李屬

淡豐後梅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樹冠扁圓開張。乾紅褐色,皮孔中多,中大;枝條直上或斜出,小枝特粗壯,灰綠,多為古銅褐紫暈所掩,似杏。花1~2朵着生於中、短及束花枝上。北京地區多在四月上旬開花。花態淺碗形,外瓣略後翻,內瓣略內扣;花色,正面近於白色,反面極淺粉紅;花瓣20~22枚,常另有雄蕊變瓣1~5枚;萼片5枚,強烈反曲,深絳紫色;花梗中長;雄蕊短於瓣,集束花心,四射;雌蕊,0~2枚,發達。被絲託腫大,無香味,易結實。 [1] 

淡豐後梅生長環境

抗寒性強。屬陽性樹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健壯,開花繁茂。抗旱性較強,喜空氣濕度大,不耐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微酸性的黏壤土(pH值6左右)為好。不耐空氣污染,對氟化物,二氧化硫和汽車尾氣等比較敏感。同時對樂果等農藥反應也極為敏感。 [1] 

淡豐後梅分佈範圍

自日本引入之‘豐後’苗羣體篩選而出,給以新品名後,大量推廣,在南梅北移中表現優異。 [1] 

淡豐後梅主要價值

適應性強,適在三北中南部栽培。為著名觀賞花木。

淡豐後梅栽培技術

淡豐後梅栽培方法

栽植時,宜選地勢起伏,或有一定坡度而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方,如果土壤含石灰較重,則需要換土。適宜的栽植的時間是在秋季落葉之後至翌春發芽之前。定植後應及時灌水,一次性澆透。之後每隔一週左右澆水一次,連澆三次。美人梅修剪以冬季整形修剪為主。

淡豐後梅繁殖方法

嫁接
1、砧木選擇
砧木通常選用梅(本砧),山桃,山杏,李等樹種的實生苗。南方用本砧和毛桃砧較多,北方用山桃、杏砧較多。李砧的親和力稍差。
2、嫁接方法
主要有芽接和枝接兩種。
扦插
1、硬枝扦插。
2、嫩枝扦插。

淡豐後梅病蟲防治

常見病害有梅花炭疽病、褐斑穿孔病、流膠病等,可在萌芽前或發病初期進行噴藥防治。常見的蟲害有桑白盾蚧、桃蚜、蘋掌舟蛾、天牛等,在害蟲的發生初期進行控制,蟲量少時可用人工捕殺法,必要時採用生物藥劑防治,還可保護利用天敵進行以蟲治蟲。
參考資料
  • 1.    潘曉,陳瑞丹.《北京林業大學學報》:北京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