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淡岩石刻

鎖定
淡岩石刻,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淡山腳下淡巖內。淡巖亦名淡山岩,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秦代,現在發現有年代可考究的最早石刻是宋熙寧七年(1074年)的《柳應辰記》。 [3] 
淡岩石刻文獻記載的共有206塊,其中宋代152塊,元代2塊,明代28塊,清代24塊。宋有柳應辰、黃庭堅、周敦頤、張子諒、鄒昌齡、李建中、宋迪、範祖禹、楊萬里、衞樵,明有徐霞客、張勉學、王泮、顧璘,清有楊翰、蕭昌熾、周崇傅,民國有韋榮昌等人遊淡巖並撰文題刻。現存出露於外、人可觀之的有35塊。碑刻書體有篆、隸、楷、行、草,諸體俱全,風格多樣,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社會與科學價值。 [1]  [3] 
2013年5月3日,淡岩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淡岩石刻
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淡山腳下淡巖內
所處時代
宋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568-4-07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淡岩石刻歷史沿革

史載:“有周貞實者,秦始皇時人,遁居於此......始皇三召不起。”
自唐始,即有人為周貞實建祠,並在此建淡山寺。
宋熙寧七年(1074年),柳應辰題記。崇寧四年(1105年),黃庭堅遊覽淡巖之後,曾寫《題永州淡山岩》,詩為二首。政和六年(1116年),淡巖僧人智暠將黃庭堅的詩摩勒上石。 [6-7] 
1966年,湖南省建華機械廠在淡巖山洞及周圍區域內興建,部分石碑被砌成台階。 [6] 

淡岩石刻遺址特點

淡巖為大型天然石灰岩溶洞。淡巖面積約1000平方米,下平上穹,洞口向上高漲。文獻記載的共有206方,其中宋代152塊,元代2塊,明代28塊,清代24塊。發現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石刻是宋熙寧七年(1074年)的《柳應辰記》。宋崇寧三年(1104年)黃庭堅遊淡巖寫下了《淡山岩詩》二首。宋有柳應辰、黃庭堅、周敦頤、張子諒、鄒昌齡、李建中、宋迪、範祖禹、楊萬里、衞樵,明有徐霞客、張勉學、王泮、顧璘,清有楊翰、蕭昌熾、周崇傅,民國有韋榮昌等人遊淡巖並撰文題刻。 [1]  [8] 
淡岩石刻的書法風格,真草隸篆一應俱備。有人稱讚宋代書法家李建中的淡巖詩為“辭翰雙美”,清時即有人拓片收藏。《唐節題名》《蓋侗題名》《朱正詩》似米芾書。《李昭軸等題名》篆法秀勁。曾紆書法,其篆求行草沉着痛快,黃魯贊之。《柳應辰題名》《刑延年題名》似顏真卿之《大唐中興頌》。“洞天福地”“同遊勝境”等大字,雄健渾宏、氣勢磅砌。 [7] 

淡岩石刻文物遺存

淡岩石刻現存出露於外、人可觀之的有35塊。 [1] 
淡岩石刻

淡岩石刻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淡巖亦名淡山岩,因淡氏居其下,或因其地宜淡竹,故名。 [5] 
  • 永州八景之一
淡巖風景秀麗,每當中秋佳節的半夜時分,皓月當空,皎潔的月光穿過巖頂的天石洞射入巖內,照亮月台,形成半圓形狀,成古郡名勝“淡巖秋月”,為永州八景之一。 [5] 
淡巖秋月 淡巖秋月
  • 淡巖評價
南宋王淮《淡巖記》稱,“山有二門,壁立萬仞,東南角有一石竅,仰望洞然。秉炬而入,其中廣袤,可容萬人”。《方輿勝覽》記載,“淡山寺樓殿屋室隱隙鏬中,雖風雨不能及。四顧石壁,削成萬仭,傍有石竅,古今莫測其遠近,目之者有長往之志”。黃庭堅《遊淡山詩》盛讚,“閬州城南果所似,永州淡巖天下稀”。 [8] 

淡岩石刻文物價值

淡岩石刻碑刻書體有篆、隸、楷、行、草,諸體俱全,風格多樣,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1] 

淡岩石刻保護措施

1996年1月,淡岩石刻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3日,淡岩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3年1月3日,淡岩石刻的南宋單煒題名補陀落伽山石刻、南宋衞樵等題名石刻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4] 

淡岩石刻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淡岩石刻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淡山腳下淡巖內。 [3] 
  • 交通信息
自駕:從零陵區出發經康濟大道—烏海線—G207—淡岩石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