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涴市鎮

鎖定
涴市鎮,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地處松滋市東北部,東與荊州區彌市鎮接壤,南與沙道觀鎮毗鄰,西南與八寶鎮、西與老城鎮、西北與枝江市隔松滋河相望,北與枝江市隔長江相望。 [2]  轄區總面積134.67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涴市鎮户籍人口53986人。 [3] 
唐至北宋時期,為松滋縣治(今新場附近)。1987年10月,改為涴市鎮。 [2]  截至2021年10月,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流市社區古樂街58號。 [2] 
截至2019年末,涴市鎮有工業企業21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3] 
中文名
涴市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
地理位置
松滋市東北部
面    積
134.67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流市社區古樂街58號
電話區號
0716
郵政編碼
434205
車牌代碼
鄂D
人    口
53986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涴市鎮歷史沿革

唐至北宋時期,為松滋縣治(今新場附近)。
1975年11月,設流市公社。
1984年2月,改為流市區。
1987年10月,改為涴市鎮。 [2] 

涴市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涴市鎮轄流市1個居民委員會,紅星、月堤、南崗、報德寺、同興、大口、復興場、四興垸、魏家堤、紅花、楊家堖、採穴垸、丁家堖、雙潭、丙碼頭、紅光、新發橋17個村民委員會。 [2]  [5] 
截至2021年10月,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流市社區古樂街58號。 [2] 
區劃詳情
涴市社區
大口村
採穴垸村
紅星村
復興場村
丁家堖村
月堤村
四興垸村
雙潭村
南崗村
魏家堤村
丙碼頭村
報德寺村
紅花村
紅光村
同興村
楊家堖村
新發橋村

涴市鎮地理環境

涴市鎮位置境域

涴市鎮地處松滋市東北部,東與荊州區彌市鎮接壤,南與沙道觀鎮毗鄰,西南與八寶鎮、西與老城鎮、西北與枝江市隔松滋河相望,北與枝江市隔長江相望。 [2]  轄區總面積134.67平方千米。 [3] 

涴市鎮地形地貌

涴市鎮地處沉降平原,地勢較平坦,從東向西逐漸增高。最高點位於大口抱雞母洲,海拔43米;最低點位於紅花湖,海拔35.3米。 [2] 

涴市鎮水文

涴市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河流流域面積48平方千米。河流總長度54.6千米,河網密度1.2千米/平方千米,年排澇量3600萬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6500萬立方米。 [2] 

涴市鎮自然資源

涴市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油、富鉀滷水。其中石油儲量600萬噸,年產量4萬噸。富鉀滷水礦區範圍380平方千米。2011年,有耕地面積9.2萬畝,人均1.6畝。 [2] 

涴市鎮人口

2011年末,涴市鎮轄區總人口488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541人,城鎮化率31.8%。總人口中,男性24515人,佔50.2%;女性24334人,佔49.8%;14歲以下5491人,佔11.2%;15~64歲35534人,佔72.8%;65歲以上7824人,佔16%。 [2] 
截至2017年末,涴市鎮常住人口47432人。 [1] 
截至2019年末,涴市鎮户籍人口53986人。 [3] 

涴市鎮經濟

涴市鎮綜述

2011年,涴市鎮財政總收入1061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7.3萬元,比上年增長92.3%。農民人均純收入7303元。 [2] 
截至2019年末,涴市鎮有工業企業21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3] 

涴市鎮農業

2011年,涴市鎮生產糧食1.8萬噸。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和蔬菜為主。2011年,涴市鎮棉花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3855噸;油菜種植面積4.7萬畝,產量5449噸;蔬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2.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和家禽為主。2011年,涴市鎮生豬出欄7.1萬頭,年末存欄5萬頭;家禽出籠20萬羽,年末存籠8萬羽。2011年,涴市鎮水果種植面積4813畝,產量3464噸。水產品總產量1780噸。2011年末,涴市鎮擁有大型農業機械147台(輛)。 [2] 

涴市鎮工業

2011年,涴市鎮工業總產值7.8億元,比上年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70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37.2%。 [2] 

涴市鎮商貿

2011年末,涴市鎮有商業網點530個,職工1200餘人。2011年,涴市鎮實現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出口總額800萬美元,與上年持平。 [2] 

涴市鎮金融業

2011年末,涴市鎮有金融機構網點2個;各類存款餘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16%;各項貸款餘額6600萬元,比上年增長5%。 [2] 

涴市鎮社會事業

涴市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涴市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692人,專任幼師31人;小學3所,在校生1260人,專任教師10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78人,專任教師9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涴市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59萬元,比上年增長18.4%。 [2] 

涴市鎮文體事業

1992年7月,涴市鎮開通有線廣播電視站,涴市鎮有有線電視用户8482户,入户率47%。
2011年末,涴市鎮有體育場地10處,33%的村(居)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5%。
2011年末,涴市鎮有文化站1個;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2萬餘冊;村(居)文化活動中心5個。文化藝術團體5個,民間藝人24人;松滋作家協會會員28人。 [2] 

涴市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涴市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個;病牀37張。專業衞生人員64人,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27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2] 

涴市鎮社會保障

2011年,涴市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4户,人數381人,支出42萬元,比上年下降28.2%,月人均92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89户,人數1938人,支出90萬元,比上年增長26.8%,月人均4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4人,支出21.8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5人,支出24.8萬元,比上年增長23.1%。醫療救助48人次,共支出18.3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95.8萬元,比上年增長14.1%。農村福利院1所。 [2] 

涴市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涴市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户4300户;移動電話用户1298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71%;寬帶接入用户1412户。 [2] 
  • 給排水
2011年末,涴市鎮鎮區自來水廠4座,鋪設幹線水管57千米,生產能力5000噸/日,年生活用水16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77%;排水管道2.5千米。 [2] 
  • 供電
2011年末,涴市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9.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7條,總長度66.1千米,用電負荷9600千瓦。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涴市鎮有園林綠地面積11公頃。 [2] 

涴市鎮交通運輸

涴市鎮有縣鄉級公路1條,總長11千米,南與322省道相接。有通村公路37條,總長130千米。 [2] 

涴市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遠古時期,此地伸向長江500米,大江西來在此北折東流,呈演演回曲貌,後又興起集市,因而得名。 [2] 
  • 民間藝術
涴市鎮有荊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2] 
涴市鎮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37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彭軍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7月:1287.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45.
  • 4.    涴市鎮區劃詳情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26]
  • 5.    涴市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