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口—榆林(東)公路

鎖定
海口—榆林(東)公路,簡稱海榆東線,編號G223 [1]  ,是中國的一條國道,全線位於海南省。起點為海口美蘭區,終點為三亞市河西區,全長323千米。
中文名
海口—榆林(東)公路 [1] 
外文名
Haikou-Yulin (East) Highway
地理位置
海南省
長    度
323 km
起    點
海口美蘭區海秀東路、海府路和博愛南路交叉口(三角池)
終    點
三亞市河西區鳳凰路和迎賓路交界
編    號
G223 [1] 

海口—榆林(東)公路歷史沿革

海榆東線是環島公路的一部分,直到1941年侵瓊日本軍隊修造了南渡江鐵橋,線路經調整,線位才基本定型。解放初接收之時,全線橋樑涵洞為石木臨時結構,不少橋涵老朽腐爛,需隨車攜帶木板鋪設才能通過;寬30米以上的河流均設置渡口,設有筒錢渡、嘉積渡、龍滾渡、龍尾灣渡、合口渡、深邊溪渡、陵水大溪渡、陵水小溪渡、藤橋東渡、藤橋西渡等10處渡口(注:南渡江鐵橋未建成前,還要繞道過潭口渡),路面是天然土路面。當時瓊崖公路處下屬編制,僅設海口、金江、嘉積三個工務段和海口東、海口西、文昌、嘉積、那大、臨高、定安7個交通管理站,東線公路萬寧縣以南未列入管養範圍,路況極差,從海口行車至榆林順利時需三日,天氣惡劣則需四五日。 [2] 
1951年海南成立海榆東線公路工程處,投資240萬元,發動814萬人次民工協助修路,部分縣動員羣眾投資,對海榆東線進行較為全面的改造。第一,將全線鋪築寬3.5米、厚12至15釐米的泥結碎石(礫石)路面。第二,消滅筒錢渡、龍尾灣渡、龍滾渡、合口渡、深邊溪渡、陵水小溪渡、藤橋東渡、藤橋西渡8處渡口,改建為永久、半永久性或臨時性橋樑,其中龍尾灣渡、龍滾渡為木便橋。東干線上的渡口僅剩嘉積渡和陵水大溪渡兩處。第三,一律拆除全線不符合規範的舊橋涵,分別按技術標準改建為荷載汽—10、掛—60,淨寬7+0.75×2米的永久性橋樑和荷載汽—8的半永久性橋涵或臨時性木橋涵。改造後海榆東線技術水平大幅度上升,行車較為順暢,海口至三亞的班車當天可以到達。從1952年起公路養路部門不斷加強管養改善,逐年逐段鋪築油路,並得到國家重點投資補助。 [2] 
1954年下半年,改建海榆東干線公路上的第一座大橋——南渡江鐵橋的木橋面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橋面;新建全長388.2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嘉積大橋。1971年建成陵水大橋。1984年建成新南渡江大橋和橋頭引道3.65公里。至此,海榆東線公路全線暢通無阻。 [2] 
2022年11月23日消息,國道G223大茂至長豐段改建工程項目計劃2023年1月16日前建成通車。 [3] 

海口—榆林(東)公路途徑地區

城市名
與下站距離
距起點距離
省份
海口
4
0
海南
瓊山
110
4
文昌
-
-
定安
-
-
瓊海
70
114
萬寧
61
184
陵水
78
245
三亞
0
3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