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山摩崖石刻

鎖定
浮山摩崖石刻,位於長江北岸白蕩湖畔的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浮山風景名勝區,西南距縣城36公里。浮山摩崖石刻主要分佈在金谷巖、會聖巖、張公巖三處,除此之外大都零散分佈於道邊,這些大區域內的石刻多為文人留下的詩文、題詞。 [2]  [4] 
浮山摩崖石刻歷經東晉、唐、宋、元、明、清、民國時期,歷時1700餘年。據清代《浮山志》文獻記載,浮山共有摩崖石刻483塊,登記浮山上下尚可辨認的摩崖石刻有300多塊,其中有確切紀年或題刻作者姓名可考的238塊,年代由唐宋至民國。基本上包括了唐代以來的各種代表性書體。浮山摩崖石刻是較為著名的書法寶庫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書法演變的基本軌跡,具有書法藝術、雕刻藝術、宗教文化、文物保護、旅遊開發等多方面、多學科的重要價值。 [2-4] 
2013年5月,浮山摩崖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浮山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
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浮山風景名勝區
所處時代
唐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文物類型
石窟寺及石刻
編    號
7-1531-4-034

浮山摩崖石刻歷史沿革

浮山摩崖石刻歷經東晉、唐、宋、元、明、清、民國時期,歷時1700餘年。 [3] 

浮山摩崖石刻遺址特點

浮山摩崖石刻主要分佈在金谷巖、會聖巖、張公巖三處,除此之外大都零散分佈於道邊,這些大區域內的石刻多為文人留下的詩文、題詞。由此可見,大的分佈區域內,題刻主要由文人這一羣體構成。零散見於道旁的多為鄉紳記錄修路情況以及僧人籌款、興建修繕等事宜,而少見文人題刻。會聖寺附近石窟中所保留石刻數量最多,且基本以文人石刻為主。在會聖寺附近石刻中,最為集中的則是馬蹄洞、隱賢巖等處,其它地方則多小聚集點。 [4] 

浮山摩崖石刻文物遺存

浮山摩崖石刻綜述

據清代《浮山志》文獻記載,浮山共有摩崖石刻483塊,登記浮山上下尚可辨認的摩崖石刻有300多塊,其中有確切紀年或題刻作者姓名可考的238塊,年代由唐宋至民國。其中會聖巖景區142塊,張公巖景區88塊,金谷巖景區75塊,其它景區10塊。字數少則2字,多有千文,有的鑿於千尺峭壁,有的刻於幽深巖洞,幾乎峯峯可見題詩,洞洞可覽銘刻,數量之多,分佈之密,在安徽省的山岩石刻中堪稱第一。另金谷巖洞北壁現存宋明時期摩崖造像30尊,均為佛教人物造像。(從年代看,唐代1塊,北宋15塊,南宋17塊,元代2塊,明代81塊,清代75塊,民國24塊,建國後1塊,年代不詳的有102塊)。最早的是唐人孟郊題刻,最晚的刻於1954年,跨時1100餘年,基本上包括了唐代以來的各種代表性書體。 [2]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作者

浮山摩崖石刻作者有唐代的孟郊,宋代的陸宰、宋用臣、楊傑、張同之,明代的王守仁、鍾惺、林古度、雷鯉、黃輝、強存仁、於若瀛、方大鎮、齊之鸞,清代的方以智、朱筠、江恂、戴移孝等歷史人物近百名。 [2] 

浮山摩崖石刻書體

浮山摩崖石刻的書體有楷、行、真、草、篆、隸、八分等多種,字徑或大於100釐米,或小於5釐米。 [2] 

浮山摩崖石刻內容

浮山摩崖石刻就其內容而言,可分為詩詞歌賦、景物景觀命名、紀事、佛教用語等類。 [3] 
浮山摩崖石刻,以詩詞歌謠較多,或敍其山史,或贊詠山景,或宣講佛法,或懷念故人,或慨嘆世態,詩句雋永,對仗嚴整,通篇有味。石刻中最多的則是用2至4字命名景物(觀)。如:枕流巖,南抵石龍峯之尾,北與陸子巖相連,潛龍峽之水自巖下流過,時而湍急,時而平緩,野趣橫溢,陡壁正面刻”枕流巖“3個大字,內含枕流洗耳之意,勸人向善;妙高峯有巨石兀立,巧似天外飛來,上有"何地飛來"題刻;滴珠巖,形如旋螺,當頂裂縫,仰視高空,蘭天一線,泉水自天界而降,如珍珠細灑,故石刻有“一線天”“天河墜玉”“懸河”“雨花天"之詞。其它如”非人間“”龍虎關“”紫霞關“”別有天地“”鏡裏湖山“”風雲際會“”碧漢支機“”天生月窟“”真是仙境“”山鳴谷應“”江南會勝"等言簡意賅、生動形象的詞句石刻、將一個個奇峯、靈巖、怪石、幽洞的景觀極其恰當地表露出來;將山上的春風秋雨、曉霧朝霞、夕照餘輝等各種景色,淋漓盡致地予以描繪。
浮山摩崖石刻紀事類石刻較為精彩,宋天禧年間,河南鄭州名僧遠祿公來浮山講佛,歐陽修慕名而來,與之對弈,遠祿連勝數局,即以棋理為歐陽修解説佛教。因此會聖巖刻有"因棋説法"4字。《隱賢巖記》為宋代學者楊傑所撰,全文記載了浮山佛教幾度興衰、艱苦振興的經過。宋代詩人張同之曾入山探母,故巖頂上有”張公巖“石刻。虎形山東部陡壁上的”大清道光二十九年大水至此“石刻,是研究長江水文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其他諸如”毛知遇修路記“”陳文政造塔記“”夏希道遊山記“”會聖寺田地四至界“”阮集之讀書處“”三侯繼美“”浮山華嚴寺極樂巖接引如來丈六金身記“”開九帶堂小路記“”1954年大水至此“等記錄各種事件的石刻,內容涉及千百年來眾多的歷史人物活動、佛道二教、寺院興衰、塔亭營建、道路修整、山水開發、自然災害等許多方面,具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史料價值較大等特點。 [2] 

浮山摩崖石刻文物價值

浮山摩崖石刻是較為著名的書法寶庫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書法演變的基本軌跡,具有書法藝術、雕刻藝術、宗教文化、文物保護、旅遊開發等多方面、多學科的重要價值。 [2] 

浮山摩崖石刻保護措施

1981年9月,浮山摩崖石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浮山摩崖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浮山摩崖石刻旅遊信息

浮山摩崖石刻地理位置

浮山摩崖石刻位於長江北岸白蕩湖畔的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浮山風景名勝區,西南距縣城36公里。 [2] 

浮山摩崖石刻交通路線

自駕
北京——京台高速——蚌合高速——京台高速——232省道——浮山摩崖石刻
廣州——南邵高速——樟吉高速——滬渝高速——335省道——232省道——浮山摩崖石刻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2-01-24]
  • 2.    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縱覽[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5.6:389-391.
  • 3.    司傑.從浮山摩崖石刻看中國書法的發展進程[J].赤峯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4):60-62.DOI:10.13398/j.cnki.issn1673-2596.2019.04.016.
  • 4.    陳如斯. 明清時期浮山摩崖石刻研究[D].安徽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