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波台

鎖定
洪波台,古代名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城西北南橫城村東,義井莊村南,是戰國時趙國觀兵操練演習之處。
根據《邯鄲縣誌》記載,洪波台在今河北邯鄲縣東南三十里。春秋末就已存在,到唐代仍然在使用。 [2]  司馬遷所著《史記》:“趙武靈王大會羣臣於洪波台。”該台背依趙長城,曾與位於邯鄲市內之武靈叢台齊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洪波台遊覽,並做《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詩一首詩見卷三十五《附錄》。 [1-2]  可見當時仍為觀兵操練之所。至民國時,洪波台僅殘留一土丘。
1949年後,村民年年起土,昔日雄偉高台今已夷為平地。
中文名
洪波台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城
所處時代
戰國

洪波台歷史沿革

公元前494年,齊景公和衞靈公相約來到乾侯。在此之前,晉國上卿趙簡子率軍攻衞,衞國被迫進貢500户人家以求和。趙簡子欲將其暫時安置在本族趙午的封地邯鄲,被趙午拒絕,趙簡子一怒將其殺死。趙午之子趙稷在邯鄲樹起反旗。趙簡子聞訊,調集軍隊平叛。晉國六卿中有三家支持趙簡子,另外兩家同情趙稷。此事牽動齊、魯、鄭、衞等諸侯國。他們都想趁機削弱晉國。齊、衞兩國國君約會乾侯,目的就是商議聯合出兵。但是,聯軍最終未能阻止趙簡子的攻勢。公元前491年冬,邯鄲最終被攻克。這片土地,從此成為趙簡子的世襲領地。趙簡子在乾侯附近建起一座高台,名洪波台,作為觀兵操練、歌舞宴會的場所。 [3] 
《史記》和《韓詩外傳》載:趙簡子手下有一位叫周舍的直臣,專門記錄趙簡子過錯,並直言不諱地提醒改正。後來,周舍不幸病逝。 [5]  一次趙簡子與諸人宴飲於洪波台,酒興正濃時卻哭泣起來。趙簡子説,一千隻羊皮,抵不過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眾人唯唯諾諾,比不上一個人的直言相諫。過去紂王昏庸拒諫導致滅亡,武王善於納諫得以興旺。自從周舍死後,我再也聽不到有人説我的過錯了。 [4]  這就是成語“一狐之腋”的來歷。趙簡子聞過則喜,勵精圖治。趙氏遂日漸興旺,直至建國。 [3] 
民國時期這裏尚有佔地數畝的高大土丘,張辛莊(原名張橫城)村地方名流張蔭三曾想在洪波台上蓋耶穌教堂,因眾人反對而作罷。此外,在他們村中還建有香火頗盛的廉頗將軍廟。1949年後村民蓋房起土,早已逐漸將土丘起平了。 [2] 
20世紀80年代搞地名普查,在《成安縣地名志》中記載:“據傳,戰國時趙武靈王大會羣臣於洪波台,觀兵操練演習,台後築有橫城駐兵設防。秦滅趙,城平,建村,取名橫城。” [2] 

洪波台遺址特點

義井莊也原名李家橫城。在村南不遠處的農田裏,有一個荒草土堆,便是洪波台。土堆不大,東西僅有2.5—3米左右,南北僅有2—2.5米左右,周圍用舊磚幹壘着,那些舊磚都是古代的磚,比現代的磚大許多。土堆的上面,長滿了灌木和荒草。洪波台主體原在這個土堆以南,佔地數畝,高大寬敞,可惜1949年後村民起土逐漸起平,成了平整整的農田,生產隊曾當打麥場使用;這個土堆原本是洪波台北側的一座附屬房屋,前些年生產隊一直當做倉庫使用,後來倒塌了,村民把此作為洪波台的遺蹟保留了下來,這些年儘管土地承包到户,也沒人再把它鏟去。 [2] 

洪波台主要景點

南橫城村西南角,有一座僅有半間房子大小的小廟,廟裏塑着一位手執鋼鞭的黑臉將軍,旁邊有棗紅馬和馬童。這是廉頗將軍廟,該廟古已有之,但不知始建於何年。廟原本在路西,後斜路取直,改建於路東。 [2] 
在南橫城這樣的小村建有他的廟宇,,説明當年廉頗曾在這一帶活動過。附近的洪波台是古趙名台,是趙國君臣宴會和軍事操演的地方,因此可以推斷,廉頗將軍極有可能是在洪波台護衞趙王有功,保國安民為百姓所敬仰,故這裏的百姓才為他建廟的。 [2] 

洪波台後世紀念

唐, 李白,《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
我把兩赤羽,來遊燕趙間。
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閒。
觀兵洪波台,依劍望玉關。
請纓不繫越,且向燕然山。
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
擊築落高月,投壺破愁顏。
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參考資料
  • 1.    李白.《李太白集》插圖本:鳳凰出版社,2013.04:第290頁
  • 2.    鬱賢皓主編.《李白大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120頁
  • 3.    讓歷史照亮未來 美麗河北人文之美:乃成乃安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2-02]
  • 4.    《韓詩外傳》:“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眾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諤諤。昔紂昏昏而亡,武王諤諤而昌。自周舍之死後,吾未嘗聞吾過也。”
  • 5.    《韓詩外傳》卷七: “周舍死,簡子如喪子,後與諸大夫飲於洪波之台,酒酣,簡子涕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