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神圖

(元代衞九鼎創作繪畫作品)

鎖定
《洛神圖》是元代畫家衞九鼎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人物畫作品。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 
《洛神圖》以單一人物為主,意在突出洛神的靈韻。 畫家以簡率的淡墨刻劃遠景的山丘,使得江面益發顯得空曠清新。幅中主要是用纖細綿長而柔韌的白描線條繪就,墨色輕淡,更襯托出主角人物的嫺靜幽雅,絕塵出世。 [2] 
中文名
洛神圖
作    者
衞九鼎
創作年代
元代
畫作類型
水墨人物畫
規    格
縱90.8cm,橫31.8cm
材    質
紙本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別名
洛神賦圖

洛神圖畫作內容

洛神圖 洛神圖
該畫作以白描表現洛神,脂粉未施、素服無華、體態輕盈、凌波江上之狀。她的臉呈長橢圓形,五官細緻,柳葉眉、丹鳳眼、懸膽鼻、櫻桃嘴,耳無飾物,造型端麗。她的長髮中分後束,一部分在身後結為盤髻,一部分在頭頂上梳作長辮,後繞成扭轉的單,高聳而微微地傾向腦後。
上方有作為遠景的山丘,以簡率的淡墨刻劃,丘壑隱現。
人物下方為盪漾的清波,和緩舒展、粗細變化極微。
圖中鈐有清初張孝思梁清標及清內府鑑藏印,右上部有倪瓚題詩。詩曰:“凌波微步襪生塵,誰見當時窈窕身。能賦已輸曹子建,善圖唯數衞山人。”款署:雲林子題衞明鉉洛神圖,戊申。 [3-4] 

洛神圖創作背景

此圖取曹植《洛神賦》詞意而作。無作者款識、印章,但憑藉元末畫家倪瓚的題識,可判定此圖為衞九鼎傳世孤本。倪瓚詩題中款署“戊申”應為明洪武元年(1368年),此圖大致亦應作於同時。
元代文人畫以清潤、雅逸為其藝術特徵。衞九鼎等代表性畫家基本都以李公麟為楷模,因此在技法和風格上無不打上文人畫的烙印,衞九鼎的人物畫以遒勁細膩的線條,和簡潔藴藉的風格見長。《洛神圖》即為此種風格之典型畫作。 [5-6] 

洛神圖藝術鑑賞

洛神圖形象

《洛神圖》所繪洛神身材修長,秀麗而端莊,飄舉的衣帶襯托出其正乘雲徐徐行於浩淼的水波之上。其轉身回眸,神情婉轉。她以45°斜角的站姿面對觀者。長髮中分後束,一部分在頭頂上梳作鬢辮,高聳而微微地傾向腦後。這高揚的鬢辮不但表現出它本身的輕盈狀,同時也增加了視覺上的韻律感。 [7] 

洛神圖構圖

《洛神圖》取縱構圖,以一個狹窄的空間突出洛神的翩翩之姿,不再沉湎於《洛神賦》本身豐富多采的情節發展,捨棄場面而單取人物,採用單幅標幟構圖,也即以單幅的洛神像代表整個《洛神賦》的故事。這種構圖模式由於簡單易行,且更傾向於對人物本身形象的刻畫。 [8]  [7] 

洛神圖技法

局部
局部(4張)
《洛神圖》以白描繪人物,線條爽利流暢。飄忽的衣帶有節制地飛揚着,波紋的橫鱗與人物的縱勢正構成一種大關係的對比,而在大面積的波紋橫鱗中,不失機宜地以某些圓卷的雲紋加以間隔形成一種變化節奏,造成虛實相生的效果。服飾線條描繪用“高古遊絲”描,細勁飛動,很好地表現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神態。 [8] 

洛神圖名家點評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時替風移——從顧愷之到衞九鼎的〈洛神圖〉》:“與顧愷之的注重情節發展因而人物甚多相比,衞九鼎的突出洛神這單一形象,無疑更切近於近世的趣味——這是一種不面面俱到、以虛化實的文人畫慣用的技巧,只不過它未必以水墨清華表現、而出之以白描人物罷了。” [9] 

洛神圖後世影響

衞九鼎這幅《洛神圖》的重要性,在於他僅以一個代表性的圖像來表現整個《洛神賦》的故事。這種標幟式的構圖法以一代全,簡單易畫,有別於六朝和宋代以來所採用的連續式構圖法和單景系列式構圖法。它成為後來明、清,甚至近、現代的畫家在表現《洛神賦》故事時最常用的構圖模式。 [10] 

洛神圖歷史傳承

《洛神圖》在清初經張孝思、梁清標等人鑑藏,之後流入清廷內府,為北京故宮舊藏。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洛神圖》在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等有著錄。 [6] 

洛神圖重要展覽

2017年10月,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洛神圖》為展品之一。 [11] 

洛神圖作者簡介

衞九鼎(約1300—?),元代畫家,字明鉉,天台(今屬浙江)人。工界畫,善山水,師王振鵬,筆力遒勁,工細精微。傳世作品有《洛神圖》《溪山樓觀圖》。 [2] 
參考資料
  • 1.    洛神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6-29]
  • 2.    蔣義海. 中國畫知識大辭典[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5.12.第162頁
  • 3.    郎紹君等主編. 中國書畫鑑賞辭典[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8.10.第490頁
  • 4.    彭德著. 中國美術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05.第463頁
  • 5.    《書與畫》編輯部選編. 讀畫錄 中國古代名畫賞析[M].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5.11.第184頁
  • 6.    張婷婷編著. 中國傳世人物畫 卷3[M]. 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3.09.第152頁
  • 7.    楊建峯編. 中國傳世名畫 上[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1.11.第170頁
  • 8.    鄭紅峯著. 大美中國 你應該讀懂的300幅中國名畫 千古風流[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2.05.第146頁
  • 9.    陳振濂著. 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 元末-明[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09.第37-38頁
  • 10.    陳葆真著. 啓真論叢 《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2.05.第262頁
  • 11.    台北故宮亮家底  .網易[引用日期2018-06-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