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帶會館

鎖定
洛帶會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是清朝時期以同鄉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和公共建築羣遺存。 [2]  [8] 
洛帶會館,包括廣東會館,原名曰“南華宮”,供奉佛教禪宗的創始者六祖慧能(被譽為“南華道人”),總建築面積約3310平方米;湖廣會館原名“禹王宮”,供奉大禹,建築面積約2480平方米;川北會館原名三邑會館,建築面積約3300平方米;江西會館原名“萬壽宮”,建築面約積2200平方米,供奉贛南鄉賢神祇“許真君”。洛帶會館的遷入,豐富了洛帶的會館文化;會館佈局融中國傳統會館建築風格與川北民俗為一體,集中反映了川北移民的社會生活;在會館內,定期祭祀原鄉神靈和佛教、道教的各種神靈,是移民們聯絡鄉誼和娛樂宴飲的重要場所,對移民到來後適應本地生活和社會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洛帶會館生動演繹了豐富的客家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  [8] 
2006年5月,洛帶會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洛帶會館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718-3-42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洛帶會館歷史沿革

清乾隆八年(1743年),湖廣會館由湖廣籍移民捐資修建。 [2]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廣東會館由廣東籍客家人捐資興建;清末,毀於火;民國初年,重建。 [2]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西會館由江西籍客家人捐資興建。 [2] 
川北會館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清同治年間;2000年5月,由人民日報社出資約180萬,遷建至龍泉驛區洛帶鎮。 [2] 
2019年6月,洛帶會館保護維修工程正式通過國家文物局驗收。洛帶會館保護維修二期工程於2017年3月啓動,至2017年12月竣工,2018年4月通過初步驗收。 [3] 

洛帶會館建築格局

洛帶會館,包括廣東會館,原名曰“南華宮”,供奉佛教禪宗的創始者六祖慧能(被譽為“南華道人”),總建築面積約3310平方米;湖廣會館原名“禹王宮”,供奉大禹,建築面積約2480平方米;川北會館原名三邑會館,建築面積約3300平方米;江西會館原名“萬壽宮”,建築面約積2200平方米,供奉贛南鄉賢神祇“許真君”。 [2]  [5]  [7] 

洛帶會館主要建築

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5張)
洛帶廣東會館座北向南,主體建築為山門、戲台、樂樓、耳樓及前中後殿、左右廂房,組成三個四合院,呈中軸線對稱排列,復四合院結構。廣東會館是成都市已發現保存較完好、規模宏大的會館之一。各殿撐弓上雕刻坐獅、戲劇人物、花鳥魚蟲,照面枋有各式花格,大殿中植刻有金色蟠龍,以八卦圖居中,其後殿建築嵯峨高聳,為重檐歇山式黃色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四角“鰲尖”高翹,獨具南國特色的風火牆遠近可見,已成為洛帶古鎮的標誌性建築。 [2]  [4] 
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3張)
湖廣會館座北朝南,依中軸線對稱佈局,由牌坊、戲台、耳樓、中後殿和左右廂房構成,全貼金裝飾。館內天井雖無下水道,但無論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漲,該處的水都不會淌水漫延,為該館的一大特點。 [2]  [7] 
川北會館
川北會館
川北會館(2張)
川北會館建築風格獨特,為四合院佈局,由山門、戲樓、正殿和庭院組成。山門、戲樓房頂為歇山式,正殿為穿逗式架樑,單檐歇山式屋頂,筒瓦覆蓋。戲樓又稱萬年台,為重檐歇山式素瓦筒屋面,木結構抬梁屋架,勾頭滴水,殿前為廊,扇面駝峯,捲棚式廊頂,門窗雕花。樂樓底高約為大殿的一半,兩相比照構成一種參差之美,建築部位的木雕、石雕刻技較高,為典型的川西神廟建築風格。 [2]  [6] 
江西會館
江西會館
江西會館(3張)
江西會館座北向南,面寬23.6米,總進深達43.9米,背街而立。主體建築由大戲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後三殿及一個小戲台構成,復四合院式。木結構捲棚硬山式房蓋,筒瓦獸面勾頭,花卉滴水;抬梁式房架,輔之以穿鬥式、井榦式,搭配協調;屋脊飾之以“春牛圖”“蓬山圖”,構思精妙;扇面駝峯,巨形圓木立柱,抱鼓式礎基。會館的特色之處在中殿向天井延伸的小戲台,捲棚歇山式房頂,筒瓦勾頭滴水,四角立柱,藻井樑架磚石混砌須彌台基,飛椅式欄杆,構思精巧,佈局巧妙,木雕豐富。前殿與萬年台之間有一個可容納千人的空壩;靠近前殿矗立着一座書有“萬壽宮”的石牌坊。萬壽宮大門的左側,立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中元祀孤碑記》,記載了江西移民初到洛帶時集資設立中元會祭祀本地孤魂野鬼的事蹟。旁邊立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塑財神碑》,是江西移民在會館中塑立財神像的記錄。會館後殿兩壁間保存有同治年間《重建東文昌宮碑》,體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後殿獨具特色的高大五花山牆,上書“仙棲舊館”,“仙”指許真君許遜。江西會館在整體佈局和建築美學方面都頗有價值,特別是它在中後殿之間的天井裏還伸出一個小戲台,構思獨特,為四川會館中獨有。 [2]  [5] 

洛帶會館歷史文化

會館由來
會館,是明清時期興起的以同鄉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和公共建築。它的形成與明清時期中國商業的發展和人口流動有着重要關聯,主要設立於城市和市鎮中。按照功能的差異,會館可分為商業會館(主要為商人服務)、試子會館(主要為參加科舉的試子服務)和移民會館(主要為移民服務)。清代以來,因大量移民湧入四川,四川的城市和場鎮中修建了為數眾多的會館,因此這些會館可稱為移民會館。據學者統計,清代四川會館的數量居全國之最,而成都地區的會館數量又是四川省內最多的。 [8] 
文化活動
舊時會館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祭祀、互助兩大類。其中尤以祭祀活動最為豐富。四川各地會館的神前祭祀是以舉辦廟會的形式進行,帶有同鄉聚會娛樂與交往的需要。每至會期,演戲酬神,集鄉人親友舉酒高會,夜以繼日。為此,各會館都在神殿前建有戲台和寬敞的堂廈。舊時四川各大城市均無戲院一説,百姓看戲聽戲均在各會館舉辦的廟會期間。各會館的主體建築由此皆有氣勢恢宏的戲台。會館戲台因此又別稱“萬年台子”。 [2] 

洛帶會館文物價值

洛帶會館的遷入,豐富了洛帶的會館文化;會館佈局融中國傳統會館建築風格與川北民俗為一體,集中反映了川北移民的社會生活;在會館內,定期祭祀原鄉神靈和佛教、道教的各種神靈,是移民們聯絡鄉誼和娛樂宴飲的重要場所,對移民到來後適應本地生活和社會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洛帶會館生動演繹了豐富的客家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8] 

洛帶會館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06年5月,洛帶會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洛帶會館旅遊信息

洛帶會館地理位置

洛帶會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2] 

洛帶會館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洛帶會館,路程約11.5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