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洗馬林城牆

鎖定
洗馬林城牆,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洗馬林鎮洗馬林村,是明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2]  [4] 
洗馬林城牆,建於明宣德十年(1435年)。洗馬林城牆由三個城門、城牆、城垛馬面連統而成。據史料記載,洗馬林堡是萬全右衞城所轄五座軍事城堡之一。洗馬林城牆,除東牆幾為殘塌,夯土牆已淹沒於農舍之中外,南牆、西牆和北牆尚有數段高大的城牆,並有幾處連續的包磚牆,尤其是西牆北段和北牆,包磚牆、牆台、角樓牆台連為一體。角台往南118.1米處有一馬面,該馬面外凸約8.3米,長約15.3米。西門的北段城牆和北牆的東段,外包磚雖已被拆毀,但厚實的夯土牆仍高高屹立。洗馬林城牆的形制和佈局為研究張家口萬全地區明朝時期的軍事防禦系統及明朝時期衞所城的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2]  [4-5] 
2013年5月,洗馬林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洗馬林城牆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洗馬林鎮洗馬林村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55-3-05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洗馬林城牆歷史沿革

洗馬林城牆,建於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隆慶五年(1571年),增修磚包;清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 [2]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下旬,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組隊,對洗馬林城牆等做了較為詳細的考古調查。 [5] 
2020年8月初,洗馬林城牆南城門搶險加固項目完工並通過四方初步驗收。 [3] 

洗馬林城牆建築格局

南城牆
南城牆(3張)
洗馬林城牆由三個城門、城牆、城垛馬面連統而成。據史料記載,洗馬林堡是萬全右衞城所轄五座軍事城堡之一。洗馬林城牆,除東牆幾為殘塌,夯土牆已淹沒於農舍之中外,南牆、西牆和北牆尚有數段高大的城牆,並有幾處連續的包磚牆,尤其是西牆北段和北牆,包磚牆、牆台、角樓牆台連為一體。角台往南118.1米處有一馬面,該馬面外凸約8.3米,長約15.3米。西門的北段城牆和北牆的東段,外包磚雖已被拆毀,但厚實的夯土牆仍高高屹立。 [2]  [4] 

洗馬林城牆主要建築

南門
南門
南門(2張)
南門南門磚券保存較好,但券頂已有一道較為明顯的裂隙。為了防止券頂坍塌,人們利用殘存的大門木橫樑上支木架撐住了券頂。南門外券門楣應有門的地方,被一顆巨大的五角星所佔。南門外還殘有一圈翁城的土牆,雖已殘破,但仍可看見翁城的外廓。南門洞頂磚刻“迎恩門”三字(初建時為承恩門,後改之),俗稱喜門,為辦喜事通行。 [2]  [4] 
西門
西門
西門(2張)
西外門已被農田和土路完全夷平,並在正對西門外側的數米處砌築了一道影壁,無法得知當年是否建有翁城,從《宣大山西三鎮圖説》中洗馬林緩堡圖説中的示意圖看,西門上可能建有一座城樓。西門外側的門楣頂上尚殘有一塊石匾,磚刻“大有門”三字(初建時為觀瀾門,後改之)。當地人稱喪門,為出喪通行。 [4] 
北門
北門 北門
北門為死門,不開,為了防止水患或匪患。城門洞深11.5米,寬約5米,城門內緣洞頂高約6米,外緣洞頂高4.5米,洞頂為拱形,五層五包。北門雖有券門洞,但常年不開。 [4] 
甕圈
南門外甕城殘牆 南門外甕城殘牆
西、南、北三門均設有甕城,俗稱“甕圈”,長約43米,寬約17米。南城門外還設有城郭,俗稱“土圍子”或“外城”與城牆同,寬約100米,高約11米,全系土石堆砌而成。城門只設南門和東門,門為磚石結構,與內城門建築無二,名為“定遠門”。 [4]  [5] 

洗馬林城牆文物價值

洗馬林城牆的形制和佈局為研究張家口萬全地區明朝時期的軍事防禦系統及明朝時期衞所城的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5] 

洗馬林城牆保護措施

洗馬林城牆遺址碑 洗馬林城牆遺址碑
2013年5月,洗馬林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洗馬林城牆旅遊信息

洗馬林城牆地理位置

洗馬林城牆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洗馬林鎮洗馬林村。

洗馬林城牆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洗馬林城牆,路程約28.9千米,用時約3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