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始之禍

鎖定
“泰始之禍”指劉宋明帝泰始年間,劉宋失山東和淮北事件。泰始二年(466年),宋明帝在平定劉子勳叛亂後,曾支持劉子勳政權的劉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向宋明帝投誠,結果宋明帝不顧大臣勸阻,欲示威淮北,派五萬重兵前往徐州迎接薛安都,以震懾淮北各州。薛安都誤以為宋明帝要發兵討伐自己,為求自保,以獻上徐、兗二州之地為條件向北魏求援,於是北魏發大軍向劉宋淮北、山東半島地區進攻,與薛安都裏應外合擊敗宋軍,至泰始五年(469年),劉宋淮河以北,黃河以南的五州之地全面沒於北魏,史稱“泰始之禍”。
“泰始之禍”後,劉宋淮河以北的的青、冀、徐、兗、豫等五州之地全面陷於北魏,史學家將“泰始之禍”視為南弱北強局面的開始。
中文名
泰始之禍
發生時間
公元466年到公元469年
發生地點
青、冀、徐、兗、豫

泰始之禍事件經過

公元466年,宋明帝劉彧殺前廢帝劉子業自立。二月,鄧琬袁顗等人擁戴孝武帝第三子,江州刺史劉子勳為帝,各州鎮都譴責劉彧篡位自立,紛紛出兵從四面八方討伐建康。當時淮北的徐州刺史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等都起兵響應劉子勳。 [1] 
同年九月,劉子勳之亂被平定,薛安都派畢眾愛、王煥到建康嚮明帝投誠,上表道:“臣在上國苟且偷生,深受孝武皇帝厚恩,常想報答,因此在劉子勳起事時,響應於他。如今天命歸於陛下,我願率領部隊,綁縛自己,等待陛下的懲罰。我以前的罪行,完全由陛下任意處理。”同時,薛安都又命駐守下邳的柳光世投降。 [2] 
宋明帝見叛亂已經平定,因為淮北五州歸順自己較晚,便想在淮北炫耀軍威,準備發重兵前往徐州迎接薛安都,震懾一下淮北五州。蔡興宗勸諫説:“薛安都歸順朝廷,絕對不假,現 在正需派一個人,手拿一封信,前去迎接。現 在用重兵迎接他,他一定會驚疑憂慮,甚至可能招引北方的胡虜,災患勢必更深。如果説他身為叛逆,罪惡深重,非誅殺不可,那麼從前所赦免的人可太多了。何況薛安都在外,據守的是北戰場的一個大要鎮,緊接邊界,地勢險要,兵力強大,無論包圍還是攻擊,都難以剋制。為了國家的利益,尤其應該使用和平手段安撫。一旦他叛投北魏,那麼朝廷就要晝夜辛勞去對付後患了。”蕭道成也勸阻宋明帝説,發重兵前往徐州,一旦逼薛安都太甚,恐引起他反叛。宋明帝不顧蔡興宗、蕭道成的勸諫,命張永、沈攸之率領五萬重兵前去迎接薛安都。薛安都認為自己已經歸順朝廷,而皇帝派重兵前來是要來討伐自己,追究自己的罪行,頓感恐慌不安,為求自保,於是便遣使者聯繫北魏,以獻上徐、兗二州之地為條件,請求援兵。 [3-4] 
北魏薛安都求援,於是派博陵公尉元,城陽公孔伯恭率兵援救,同時任命薛安都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南大將軍、徐州刺史、河東公。同年十二月,尉元抵達彭城,張永被迫退兵。這時,薛安都又後悔投降,密謀叛變。結果,密謀被尉元知曉,薛安都便施以重賄,將罪責推諉給女婿裴祖隆。尉元將裴祖隆斬首,保住了薛安都,徐、兗二州悉數盡入魏境。 [5]  後北魏遣長孫陵等率兵開赴青州,慕容白曜率騎五萬為繼援,由於徐、兗二州已降北魏,青、冀二州與劉宋淮南地區的聯繫被切斷,失去後援,青、冀二州的宋軍雖在沈文秀的指揮之下奮力抵抗北魏,但外無救援,內又糧草盡斷,在圍困三年後,至泰始五年(469年),城破,沈文秀被俘,劉宋青、冀之地盡入北魏。 [6] 

泰始之禍歷史影響

“泰始之禍”後,劉宋淮河以北的的青、冀、徐、兗、豫等五州之地全面陷於北魏,晉末劉裕北伐取得的領土自此悉數盡入北朝,從此南朝在疆域領土上對北朝的優勢和威脅一去不復返,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也有史學家將“泰始之禍”視為南弱北強局面的開始。 [1]  [7] 
參考資料
  • 1.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2.    《宋書·薛安都傳》:子勳平定,安都遣別駕從事史畢眾愛、下邳太守王煥等奉啓書詣太宗歸款,曰:“臣庸隸荒萌,偷生上國,過蒙世祖孝武皇帝過常之恩,犬馬有心,實感恩遇。是以晉安始唱,投誠孤往,不期生榮,實存死報。今天命大歸,羣迷改屬,輒率領所部,束骸待誅,違拒之罪,伏聽湯鑊。”索兒之死也,安都使柳光世守下邳,至是亦率所領歸降。
  • 3.    《宋書·薛安都傳》:太宗以四方已平,欲示威於淮外,遣張永、沈攸之以重軍迎之。安都謂既已歸順,不應遣重兵,懼不免罪,乃遣信要引索虜。
  • 4.    《資治通鑑·宋紀十三》:上以南方已平,欲示威淮北,乙亥,命鎮軍將軍張永、中領軍沈攸之將甲士五萬迎薛安都。蔡興宗曰:“安都歸順,此誠非虛,正須單使尺書。今以重兵迎之,勢必疑懼;或能招引北虜,為患方深。若以叛臣罪重,不可不誅,則向之所宥亦已多矣。況安都外據大鎮,密邇邊陲,地險兵強,攻圍難克,考之國計,尤宜馴養;如其外叛,將為朝廷旰食之憂。”上不從,謂徵北司馬行南徐州事蕭道成曰:“吾今因此北討,卿意以為何如?”對曰:“安都狡猾有餘,今以兵逼之,恐非國之利。”上曰:“諸軍猛鋭,何往不克!卿勿多言!”安都聞大兵北上,懼,遣使乞降於魏,……皆請兵自救。
  • 5.    《資治通鑑·宋紀十三》:魏尉元至彭城,薛安都出迎。元遣李璨與安都先入城,收其管籥;別遣孔伯恭以精甲二千安撫內外,然後入。其夜,張永攻南門,不克而退。元不禮於薛安都,安都悔降,復謀叛魏;元知之,不果發。安都重賂元等,委罪於女婿裴祖隆而殺之。
  • 6.    《宋書.明帝本紀》
  • 7.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