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泥道拱

鎖定
泥道拱是宋代斗拱構件名稱,相當於清代的正心瓜拱。位於斗拱左右中線上的瓜拱,也在檐柱中心線上,這樣的瓜拱叫做“正心瓜拱”。因為宋代時兩朵斗拱之間的空檔,也就是拱眼壁,當時是用泥坯填塞,所以有“泥道拱”之名。 [1] 
中文名
泥道拱
應用領域
建築學斗拱
別    名
正心瓜拱
位    置
斗拱左右中線上的瓜拱
特    點
拱眼壁用泥坯填塞
相關概念
斗拱
斗拱是中國建築中特有的構件,是屋頂與屋身立面的過渡,也是中國古代木構或仿木構建築中最有特點的部分。斗拱還是封建社會中森嚴等級制度的象徵和重要建築的尺度衡量標準,多用在較高級的官式建築和皇家建築中。據記載,斗拱的產生可追朔到周代末年,但直到秦代還都只有零星記載。漢代時,斗拱應用才多了起來,成為很多建築上的重要木構件。漢代時的斗拱不僅用來承託屋檐,還可以承託平座,結構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建築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斗拱組成構件的完備已是唐代時的事了。斗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鬥、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等構件組成。 [1] 
斗拱的作用
明朝以前,斗拱主要是作為結構構件存在,對建築的構架起着較為重要的承重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明代以後,斗拱的承重作用逐漸向裝飾性作用轉變,清代時,基本只作為裝飾件了,並且只有宮殿、廟宇等建築還在使用,以顯示皇家與神佛的威嚴與尊貴。 [1] 
拱是矩形斷面的短枋木,外形略似弓,有瓜拱、萬拱、廂拱等之別。 [1] 
瓜拱
瓜拱是斗拱構件中最短的拱,也是處於最下層的拱。一般來説,瓜拱和萬拱多相疊並用,瓜拱托着萬拱。瓜拱在宋代稱為“瓜子拱”。 [1] 
參考資料
  • 1.    王其鈞編著.中國建築圖解詞典 白金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