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沼水蛙

鎖定
沼水蛙又名沼蛙、水狗,是無尾目蛙科 [7]  水蛙屬 [8]  兩棲動物。 [7]  體較大,頭部較平扁;吻長於眼徑,吻端鈍尖,突出於下頜;吻稜明顯,頰部略向外側傾斜;鼻孔近吻端,犁骨齒橫置,在內鼻孔的內側前緣;指端鈍圓,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後肢長;足與脛等長,為體長之半;趾端鈍圓而有馬蹄形橫溝,趾長;皮膚較光滑,背側褶顯著;雄性前肢基部前方有腎臟形的大臂腺。 [9] 
沼水蛙內分佈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西、廣東等地。沼水蛙生活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區,多棲息於稻田、菜園、池塘、山溝等地,常隱蔽在水生植物叢間、雜草中; [7]  每年11月下旬進入冬眠,翌年4月中下旬才出蟄;是喜温性蛙類,主要捕食甲蟲、步甲、鼓蟲、守瓜、椿象、螻蛄、蛾、蠅、蝗蟲、冬撕等昆蟲及蜘蛛、蝸牛等。沼水蛙繁殖期在6月前後,在池塘邊水中產卵,卵團呈片狀,每雌產卵2千餘粒。 [10] 
沼水蛙在農田區能捕食多種害蟲,對農作物起到保護作用。 [11]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無危(LC)。 [6]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2] 
中文名
沼水蛙
拉丁學名
Hylarana guentheri
別    名
沼蛙
水狗
貢德氏赤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蛙科
水蛙屬
沼水蛙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亞    綱
滑體亞綱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Boulenger,1882)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無危(LC) [2] 
英文名稱
Guenther’ s Frog

沼水蛙形態特徵

  • 成體
沼水蛙
沼水蛙(8張)
雄蛙體長71毫米,雌蛙體長72毫米左右。體形大而狹長;頭部較扁平,長大於寬;吻長而略尖,末端鈍圓,突出於下唇;吻稜明顯,頰部略向外傾斜,有深凹陷;鼻孔近吻端,鼻間距大於眼間距;眼大,上眼瞼寬幾乎與眼間距、鼓膜相等;鼓膜圓而明顯,為眼徑的4/5;犁骨齒兩斜列,起始於內鼻孔內側前緣;舌大,後端缺刻深。 [3] 
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的1/2;指長,末端鈍圓,不膨大,腹側無溝,指長順序為3、1、4、2;關節下瘤發達,指基下瘤略小;掌突3個,長橢圓形,相互分離。後肢較長,為體長的1.6倍,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左、右跟部相重疊;足與脛等長,約為體長的1/2;趾長,趾端鈍圓,腹側有溝;除第四趾蹼達第三關節下瘤外,其餘各趾之蹼均達末端;外側蹠間蹼達蹴基部;關節下瘤明顯;內蹠突橢圓,外蹠突圓而不顯;有2條跗褶。 [3] 
背部皮膚光滑,背側褶平直而明顯,自眼後直達胯部;體背後部有分散的小痣粒;口角後至肩部有2個明顯的頜腺;顳褶不顯。雄蛙前肢基部前方有發達的肱腺。體側皮膚有小痣粒;肛後和股內側痣粒密集;脛部背面有細膚稜;體腹面除雄蛙的咽側外聲囊處有皺褶外,其餘各部光滑。 [3] 
生活時的體色變化不大,背面為淡棕色或灰棕色,少數個體的背面有黑斑;沿背側褶下緣有黑縱紋,體側有不規則的黑斑,有的連綴成條紋;鼓膜後沿頜腺上方有一斜行的細黑紋;鼓膜周圍有一淡黃色小圈;頜腺淡黃色;在雄蛙的肱腺上及雌蛙的相應部位有黑紋;後肢背面有3-4條深色寬橫紋,股後有黑白相間的雲斑;外聲囊灰色;體腹面淡黃色,兩側黃色稍深。液浸標本與生活時顏色相近,斑紋清晰。 [3] 
  • 第二性徵
雄蛙有肱前腺,第一指內側婚墊不明顯;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體背側雄性線明顯。 [3] 
卵羣粘連成片或成堆;每粒卵外包有兩層膠膜,卵徑1.2-1.5毫米;動物極棕黑色,植物極乳白色。 [3] 
  • 蝌蚪
第32-35期蝌蚪全長平均46.8毫米,頭體長約16.4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85.4%。體寬扁,棕綠色,有許多麻斑點;尾部棕色,斑點更多,有由淡紅棕色和淡藍綠色相間的雲斑。一個蝌蚪後肢長9毫米時(第37期),全長68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倍;另一個後肢長4毫米(第33期),全長47毫米,頭體長16毫米,尾長31毫米;尾肌弱,尾鰭寬,背鰭寬於腹鰭,末端尖。吻鈍圓;鼻孔位於吻眼之間;眼位於頭側,眼間距寬,為鼻間距的2倍;出水孔在體左側,無遊離管;肛孔位於尾基腹面右側。口小,位於吻部腹面;上唇兩側有一排乳突,下唇有2排,外排乳突延伸甚長成須狀;唇齒式一般為Ⅰ∶1+1/1+1∶Ⅱ;有的為Ⅰ∶1+1/11,下唇的內排唇齒中間有很短的缺刻。尾長僅殘留7.4毫米時,體長20毫米左右,外部特徵與成體同。 [3] 

沼水蛙生活習性

沼水蛙生活於海拔1100米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和山區。成蛙多棲息於稻田、池塘或水坑內,常隱蔽在水生植物叢間,土洞或雜草叢中。捕食以膜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昆蟲和幼蟲為主,如螻蛄、蝽象、蝸牛、馬陸,還覓食蚯蚓、田螺以及幼蛙等。雄蛙鳴聲很響亮,叫聲“光(guāng),光”,單音節,往往是兩隻雄蛙一呼一應。在中國廈門鼓浪嶼的一個水池內,1月間可見到沼水蛙活動,估計該蛙的冬眠期很短。 [4]  [3] 

沼水蛙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分佈於中國、越南;也可能分佈於柬埔寨、老撾。 [2] 
中國分佈:廣泛分佈於中國北緯31°以南各省(區),如四川(汶川、彭州、三台、成都、峨眉、洪雅、樂山、內江、合江、納溪、古藺、瀘縣、興文、屏山、宜賓、敍永、沐川)、重慶(大足、萬州、巫山、南川)、雲南(大理、奕良、永善、富寧、石屏、箇舊、河口)、貴州(畢節、大方、貴定、德江、江口、松桃、荔波、雷山、榕江、羅甸、望謨、雷山、三都、貴陽、印江、仁懷、桐梓、綏陽、赤水、金沙)、河南(商城)、湖北(宜昌、長陽)、安徽(黃山)、湖南(長沙、衡山、宜章、大庸、沅陵、城步、新寧、平江、安鄉、炎陵縣、江永)、江西(鉛山、萍鄉、上猶)、江蘇(南京)、上海、浙江(温州、龍泉、遂昌、洞頭、麗水、温嶺、金華、南雁蕩山、杭州、平陽、慶元)、福建(建寧、永泰、武夷山、建甌、南平、福清、福州、德化、廈門、南靖、順昌、沙縣、邵武、詔安)、台灣、廣東(韶關、肇慶、惠陽、珠海、深圳、連南、五華、博羅、惠東、封開、連縣、東莞、從化、高要、陽山、樂昌、和平、梅縣)、香港、澳門、廣西(金秀、南寧、桂林、龍勝、欽州、百色、玉林、賀縣、興安、資源、靈川、全州、鐘山、蒙山、德保、那坡、田林岑王老山、龍州、桂平、都安、隆林)、海南(詹州、白沙、昌江壩王嶺、樂東尖峯嶺、海口、文昌、瓊山、瓊中及五指山、陵水及吊羅山、三亞市崖城)。 [3] 

沼水蛙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因地而有差異,多在5-6月。中國福州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中國閩北、浙南、成都平原為5-7月;中國海南島在5月期間大多數蝌蚪即將完成變態。中國四川內江的沼水蛙一次產卵2000-3000粒;受精卵3-4天孵出小蝌蚪,45-60天完成變態。據蔡明章(1979)報道,沼水蛙屬於多次產卵類型,卵羣呈片狀,浮於水面,一次產卵2873-4090粒。 [4]  [3] 

沼水蛙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2]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無危(LC)。 [6] 

沼水蛙主要價值

據梁中宇等(1958)和張繼秀(1966)分別對中國四川和浙江沼蛙做的食性分析,其有益係數分別為45.82%和42.11%。可見該蛙在農田區能捕食多種害蟲,對農作物起到一定的保護怍用。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