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口村

(甘肅省嘉峪關市文殊鎮轄村)

鎖定
河口村隸屬甘肅省嘉峪關市文殊鎮,位於文殊鎮西端。東面與團結村接壤,南面緊靠文殊山北坡,西端連接雙泉開發區,北接討賴河沿,與嘉峪關市區隔河相望。因位居討賴河峽谷出口處得名河口,也因河口村七組建有二分溝廟,合作化前一直稱二分溝。村委會距鎮政府6千米,距市中心區4千米。河口村沙河縱橫,地形複雜,民居較為分散。
2019年12月31日,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中文名
河口村
耕地面積
4076畝

河口村建置沿革

1949年隨酒泉解放後,屬西南區第十鄉(河口鄉)。
1954年撤區並鄉,河口鄉併入塔灣鄉,河口村亦隨之隸屬塔灣鄉。
1955年,成立劉家閘初級農業合作社(現河口村1、9、2組)、二分溝初級農業合作社(現河口村3、4、5、6、7組)。
1957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兩社合一,取名為“西河口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成立文殊人民公社,西河口高級農業社隸屬文殊公社,同時改名河口大隊。
1966年,更名為躍進大隊。
1971年,恢復原名河口大隊。同年隨着嘉峪關市的設立,河口大隊從酒泉縣劃歸嘉峪關市,隸屬文殊公社。
1983年,公社體制改為鄉體制,河口大隊亦改為河口村。 [1] 

河口村經濟社會

1983年12月,河口村有人口1590人,330户,耕地面積4076畝,人均2.56畝,糧食總播種面積3002畝,總產量1169.6噸,除上繳國家和集體提留外,人均460千克,人均純收入244.98元。有大中型拖拉機14台,手扶拖拉機28台,粉碎機、碾米機、磨石機21台。全村飼養大牲畜574頭,牛299頭,馬69匹,驢135頭,騾41匹,駱駝30峯。
1992年,在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指導下,河口村利用交通便利、雙泉水源豐富的有利條件,確定其為全市菜籃子基地,修建温室,種植芹菜、小白菜、油白菜、菠菜、香菜、韭菜、水蘿蔔、西葫蘆、西紅柿、食用菌等中低温性蔬菜,當年,為市民提供鮮菜750噸,增加收入120萬元。從此,蔬菜種植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
2010年,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465户、1692人,耕地面積4002畝,人均2.4畝。村黨支部下轄7個黨小組,黨員70名。2010年實現人均純收入8224元。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5%,新型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達900人,參保率達到70%。
全村經濟主要以日光温室、大田蔬菜為主導產業,先後成立了佔地609畝的五個農業示範基地,即年產值72萬元的大葱種植示範基地,年產值43.5萬元的啤酒花生產示範基地,年產值145.6萬元細菜種植示範基地,年產值175萬元的蒜苗示範基地,年產值168萬元的苗木花卉栽培示範基地。從草莓、食用菌、嫁接黃瓜上找突破口,加快日光温室超萬元室進程,先後培育了120座超萬元日光温室。
村組道路全部硬化,達到村村通、組組通。居民點改建448户,沼氣池47座。2010年完成了河口五組後路暢通後院整治工程,集中改造54户,安裝路燈22盞,垃圾果皮箱27個,衞生廁所54個,暖棚圈舍20户,集中後院整治8户。鋪設居民點道路0.8千米;新修渠道2.84千米,機耕路建設1.45千米。黨建室配有液晶電視、遠程教育學習設備;農家書屋配有各類圖書3400餘冊、向村民全面開放。
河口村先後獲得“綠化達標小區”“嘉峪關市科技示範小區”“日光温室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先進黨支部”。 [1] 

河口村榮譽記錄

2019年12月31日,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2] 
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3] 
2021年11月12日,被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納入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