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沮授

(東漢末年監軍)

鎖定
沮授(?-200年),廣平人,東漢末年袁紹的監軍。
沮授“少有大志,多權略”。曾為冀州別駕,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後來又當韓馥別駕,被韓馥表為騎都尉。曾對韓馥提出良策,但不被採納。
在袁紹入主冀州後,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不但沒有被袁紹採納,反而被削弱兵權。
官渡之戰中,沮授提出緩進戰術,不被採納。在烏巢被燒前夕,沮授提出外表護糧,又不被採納。在袁紹大敗後,沮授被俘獲,拒絕投降。後來,沮授欲回河北,事敗被殺。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1] 
《三國演義》中,添加了袁紹囚禁沮授的情節。 [17] 
全    名
沮授 [21]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廣平
逝世日期
200年
主要成就
輔佐袁紹平定河北
職    業
監軍
官    職
冀州別駕,騎都尉,奮威將軍

沮授人物生平

沮授獻策韓馥

漢靈帝年間,沮授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少有大志,長於謀略。曾為韓馥別駕,官拜騎都尉。 [2] 
初平二年(191年),在韓馥打算出讓冀州時,沮授與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勸諫説:“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韓馥沒有同意。 [3]  [22] 

沮授獻策袁紹

沮授 沮授
袁紹奪取冀州後,闢沮授為別駕從事,接着問沮授:“如今奸臣作亂,陛下四處漂泊。我家歷代蒙受漢室恩寵,立志儘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來振興恢復劉漢天下。然而齊桓公沒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業,勾踐沒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國。現在我想與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國家安定,您用什麼計策匡正幫助我呢?” [4] 
沮授進言説:“將軍不到二十歲就被朝廷重用,名聲傳揚全國。趕上董卓廢立皇帝的時機,將軍奮然生髮忠義之心,隻身一人騎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懼。您渡過黃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歸順。您擁有一個郡的軍隊,聚集冀州的人馬,威勢控制黃河以北,名聲為天下推重。假使發兵向東,就可以掃除黃巾;還軍攻打黑山,就可以滅掉張燕;掉轉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孫瓚;以威勢脅迫戎狄地區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四個州的地盤,網羅英雄人才,擁有百萬人馬,到長安迎接陛下,恢復在洛陽的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憑藉這樣的條件爭決勝負,有誰能夠抵擋!幾年以後,建立功業並無困難。”
袁紹聽後大為歡喜,立刻表沮授為監軍、奮武將軍(一作奮威將軍),令沮授監護諸將。 [5]  [23-24] 

沮授勸迎天子

興平二年(195年)冬,漢帝劉協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沮授勸説袁紹:“將軍世代擔任朝廷宰相,歷代以忠義輔助國家。如今天子流離,宗廟毀壞,但觀察各州郡,表面託名義兵,實則圖謀互相攻滅,未有憂慮心存國家關愛百姓的人。而且冀州城大體平定,兵士強大,士人歸附,應當去西邊迎接大駕,將皇宮安在鄴縣,挾天子而令諸侯,畜養兵馬來討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有誰能夠抵禦呢?”袁紹高興,準備聽從沮授的計策。潁川人郭圖淳于瓊阻止説:“漢朝王室衰敗,為時已久。現在想振興王室,不也太難了嗎?況且如今英雄同時興起,各自佔領州郡,聯合聚集徒眾,動輒有上萬人,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接天子在身邊,行動就要上奏,服從則權力太小,不服則抗命,這不是什麼好辦法。”沮授説:“現在迎接天子,合乎道義,又合宜時機,如果不趁早決定,必有人先去迎接。權變不可失去時機,成功在於行動迅速,希望將軍能夠決定!”劉協的登基本來不合袁紹的意願,所以袁紹沒有采納。 [6]  [25-26] 
次年,曹操卻在荀彧的支持下迎獻帝遷都許縣,成功挾天子以令諸侯。

沮授反對分立

袁紹非常喜歡第三子袁尚,讓他跟隨自己身邊治理冀州,準備作為嗣子來培養。 [7]  同時,袁紹任命長子袁譚為青州都督,沮授反對,認為是諸子分立是取禍之道,於是勸諫道:“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其他人只好罷手,這是因為兔子已經有了名分。選擇繼嗣,眾人年齡相當則從賢德來決定,賢德相當則以卜卦來決定,這是古制。希望您接受前代教訓,思考‘逐兔分定’之意。”袁紹不從,説:“我要讓四人各據一州,來觀察他們的能力。”沮授走出袁紹的府門,嘆息道:“禍患要從此開始了!”後來,曹操表拜袁譚為青州刺史,袁紹又任命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 [33-34]  袁紹死後,袁尚、袁譚果然因爭位而大戰。

沮授三年疲曹

袁紹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準備進攻許都。沮授建議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萬全之策,如此作為,三年之後就可以使得曹軍疲敝,滅曹定成,而不必急於決戰。
郭圖反對道:“兵法,十圍五攻。如今,以袁公之神武、河朔之強眾,來討伐曹公,易如反掌。如今不滅曹公,以後的圖謀就會有困難了。”
沮授説:“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先滅。曹公迎天子安宮許都,如今舉兵南向,是在違反義理。況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公法令暢通,士卒精練,非公孫瓚等人可比也。如今,放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我實在是為袁公感到憂懼。”
郭圖説:“武王伐紂,不曰不義,何況,出兵是討伐曹公而非討伐天子,並不是師出無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將都竭力盡忠,民眾都想為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時早定大業,實在是思慮的過失啊。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這正是越王勾踐之所以稱霸、吳王夫差之所以滅亡的道理啊。監軍之計,確實很持重、牢靠,但這不是見機行事的靈活應變啊。”
沮授諫阻出兵,違背袁紹的意旨,郭圖等乘機進饞説:“沮授監管內外,威權震動三軍,如果他逐漸強盛,又怎麼能控制他呢?有句話叫‘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這是《黃石》書中所忌諱的。況且統率軍隊在外的人,不宜參預內政。”於是,袁紹分監軍為三都督,讓沮授與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還未來得及實行。 [8]  [27] 

沮授緩進戰術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前夕,沮授就集合宗族,大散其財並説:“袁公在官渡勝利的話,我們就會有威無不加,但戰敗的話連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沮授的弟弟沮宗不認同説:“曹操的軍士馬匹不足我們,兄長你何必懼怕呢?”但沮授看得出曹操的雄才説:“以曹兗州的大略,又有挾天子為資本,我們雖然攻滅公孫瓚,但軍士疲倦,將軍驕橫,軍隊的破敗正在這一舉。揚雄説:‘六國蚩蚩,為嬴弱姬’,就是這樣。” [9] 
官渡時,袁紹進軍黎陽,遣顏良劉延,沮授勸説:“顏良性格促狹,雖然勇猛但不可獨自任用。”反對以顏良獨自領軍,但袁紹不聽。後曹操救劉延,斬殺顏良。 [10]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袁紹令顏良、淳于瓊、郭圖共攻劉延。 [28]  《後漢紀》則記載沮授、顏良、淳于瓊、郭圖皆參戰。 [29] 
在袁紹將渡河之前,沮授又勸道:“勝負變化,不可不詳。如今應該屯留延津,分兵攻官渡,如果能夠克勝,再增兵也不遲;如果失利,兵眾也可以安全撤離。”袁紹不聽。渡河之前,沮授嘆道:“主上自負其志,部下貪功奪利,悠悠黃河,我的命運不知道在何方啊!”於是稱病不見,袁紹因此憎恨他,將沮授其所餘部隊交由郭圖統領。 [11]  [30] 
袁紹渡河後,駐屯延津南,遣劉備文丑向曹軍挑戰,曹操領軍擊破,文丑更被曹軍擊殺,震撼袁紹軍。
後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向袁紹説:“河北兵雖然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糧少而財少過河北;河南利於速戰速決,河北利於緩慢戰鬥。緩慢抵抗,拖長戰事。”建議以持久緩進的戰術來消耗曹軍,但袁紹又不聽從。 [12] 

沮授外表護糧

袁紹攻曹操,合戰獲勝,曹軍退入官渡大營進行固守。於是,袁紹起高樓射箭入曹營,但後為曹軍發石車擊破。曹軍在與袁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袁紹,曹軍缺乏糧食。當時,袁紹派遣淳于瓊領軍帶領運糧車。沮授建議:“可另遣蔣奇率領支援軍隊在運糧軍隊的外表,以斷絕曹軍的抄掠。”但袁紹又不從。 [13] 
後來,淳于瓊的運糧軍隊進至烏巢,距離袁紹大營僅有四十里,突然遭到曹軍的襲擊,糧草被燒。袁紹將領高覽張郃又降曹,令袁軍大亂,潰不成軍,袁紹帶着八百騎兵逃過黃河。

沮授不降身死

袁紹敗逃時,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沮授大呼:“沮授不降,只不過被你的軍士抓住了。”曹操與沮授有舊,對沮授説:“分野殊異,因此相互隔絕,沒想到今日會把您擒住。”沮授回答:“袁冀州失策,自己導致敗走。沮授智識能力有限,自然被擒。”曹操説:“本初無謀,不能用您的計策。如今天下大亂超過一紀了,國家尚未安定,我正準備與您共同謀劃對策。”沮授説:“我叔父、母親、弟弟性命懸於袁氏,若蒙您的心意,請速速將我處死,這才是我的福氣。”曹操嘆道:“孤如果能早點得到你,那天下也不足慮了。”於是赦免沮授,並給他優厚的待遇。不久後,沮授密謀回到河北的袁紹陣營,事敗被殺。 [14-15]  [31] 

沮授姓名辨析

沮授 沮授
沮授的姓“沮”音jū,與“沮喪”的“沮”不同音。
在央視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提到沮授字公與,不過此説並不見於一般史料記載。
另外在《繁陽令楊君碑》的碑陰處有記載“故民朗陵長沮(缺)子輔”之文,雖然名已缺失,此碑立於熹平3年(176年),且繁陽位於魏郡,魏郡與廣平的地理位置又相去不遠,但沮授卒於200年,故沮子輔其人不可能即是沮授,但可能是沮授族人。

沮授人物評價

《獻帝傳》:“少有大志,多權略。” [21]  (《後漢書》李賢注《獻帝傳》作“多謀略” [32] 
沮授影視形象
沮授影視形象(20張)
曹操:“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1] 
郭圖:“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 [32] 
孫盛:“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暗後,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雲:‘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邦,就有道可也。”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陳普:“袁曹相與隔王路,四世三公恩海深。當時惟有管寧是,謾對黃河嘆此心。” [20] 
郝經:“沮授、田豐計畫不用,而不能去,卒蹈其難,其猶在亞父之後乎。”
胡三省:“使紹能用授言,曹其殆乎!” [16] 
羅貫中:“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 [17] 
毛宗崗:“韓信、陳平,初皆在楚,而項羽驅之入漢;許攸、張合,初皆事袁,而本初驅之歸曹。良可嘆也。其驅之不動者,在楚唯有范增,在袁惟有沮授而已。嗚呼,如增、如授,能有幾人哉!”
林國贊:“袁氏諸臣,田豐外,莫忠於授,後以身殉。” [18] 
何茲全:“沮授、荀彧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19] 

沮授親屬成員

沮授

沮授

沮授藝術形象

沮授文學形象

《品三國》的沮授 《品三國》的沮授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沮授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袁紹領冀州,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曹袁興師,許攸不樂審配領兵,沮授恨紹不用其謀,各不相和,不圖進取,遂使曹操抽身東擊劉備。備戰敗來投,勸得袁紹出兵,先鋒顏良關羽所斬,沮授復勸殺備緩進,袁紹不聽,更議報仇,沮授長嘆而託疾不出議事。軍至陽武,沮授又申前議,被袁紹以慢軍之罪鎖禁軍中。官渡之戰,沮授夜觀天象,知烏巢屯糧又險,連夜求見,促速遣精兵巡哨,袁紹以其妄言惑眾,更人監押。袁軍戰敗,沮授急走不脱,為曹軍所獲,不降而盜馬欲歸,曹操怒而殺之。其子沮鵠守邯鄲,被張遼所射殺。 [17] 

沮授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94
王志強
1999
《曹操》
李清泉
2013
《曹操》
曹睜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魏書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0-27]
  • 2.    《獻帝紀》 :沮授,廣平人,少有大志,多權略。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又為韓馥別駕,表拜騎都尉。袁紹得冀州,又闢焉。
  • 3.    《後漢書》: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 4.    《後漢書》:紹遂領冀州牧,承製以馥為奮威將軍,而無所將御。引沮授為別駕,因謂授曰:“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歷世受寵,志竭力命,興復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踐非范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
  • 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從事沮授【沮音菹。】説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
  • 6.    《後漢書·袁紹傳》:沮授説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 7.    《三國志》: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
  • 8.    《獻帝傳》:紹將南師,沮授、田豐諫曰:“師出歷年,百姓疲弊,倉庾無積,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鈔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審配、郭圖曰:“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授曰:“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兵義無敵,驕者先滅。曹氏迎天子安宮許都,今舉兵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竊為公懼之!”圖等曰:“武王伐紂,不曰不義,況兵加曹氏而云無名!且公師武臣(竭)力,將士憤怒,人思自騁,而不及時早定大業,慮之失也。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吳之所以亡也。監軍之計,計在持牢,而非見時知機之變也。”紹從之。圖等因是譖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與主不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且御眾於外,不宜知內。”紹疑焉。乃分監軍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遂合而南。
  • 9.    《獻帝傳》: 紹臨發,沮授會其宗族,散資財以與之曰:“夫勢在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 沮授其弟宗曰:“曹公士馬不敵,君何懼焉!”授曰:“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眾實疲弊,而將驕主忲,軍之破敗,在此舉也。揚雄有言,‘六國蚩蚩,為嬴弱姬’,今之謂也。”
  • 10.    《三國志》: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於白馬。沮授又諫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紹不聽。太祖救延,與良戰,破斬良。
  • 11.    《獻帝傳》 :紹將濟河,沮授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弗可還。”紹弗從。授臨濟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辭。紹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屬郭圖。
  • 12.    《三國志》:太祖還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
  • 13.    《三國志·袁紹傳》:太祖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會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運車,沮授説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鈔。"紹復不從。
  • 14.    《三國志》:紹眾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餘眾偽降,盡坑之。沮授不及紹渡,為人所執,詣太祖,太祖厚待之。後謀還袁氏,見殺。
  • 15.    《獻帝傳》:授大呼曰:“授不降也,為軍所執耳!”太祖與之有舊,逆謂授曰:“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禽也!”授對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見禽耳。”太祖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計,今喪亂過紀,國家未定,當相與圖之。”授曰:“叔父、母、弟,縣命袁氏,若蒙公靈,速死為福。”太祖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 16.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28]
  • 17.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6-02]
  • 18.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 19.    何茲全·《三國史》
  • 20.    詠史上·審配沮授原文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08-20]
  • 2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獻帝紀曰:沮授,廣平人,少有大志,多權略。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又為韓馥別駕,表拜騎都尉。袁紹得冀州,又闢焉。英雄記曰:是時年號初平,紹字本初,自以為年與字合,必能克平禍亂。】
  • 22.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諫馥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車,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乃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從事趙浮、程奐請以兵拒之,馥又不聽。乃讓紹。
  • 23.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紹遂領冀州牧,承製以馥為奮威將軍,而無所將御。引沮授為別駕,因謂授曰:“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歷世受寵,志竭力命,興復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踐非范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授進曰:“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董卓懷懼,濟河而北,勃海稽服。稽音啓。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埽;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四州見下。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以此爭鋒,誰能御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
  • 2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六》:紹既有冀州,闢授為別駕從事。紹謂授曰:「今賊臣作變,朝廷遷移,孤歷世受寵,欲竭命致死,以復漢室。然桓公非夷吾不能成霸,越王非范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君戮力同心,共安社稷。」授進曰:「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憤發,卓雖兇暴,弗能加兵。昔相如叱秦,晏嬰哭莊,方之將軍,曷足以喻。單騎出奔,則卓懷怖懼;濟河而北,則渤海稽首。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散亂,黑山跋扈,舉兵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迴師北首,則劉虞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順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用,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服,以此爭鋒,誰敢禦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孤之本心也。」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
  • 25.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興平二年,拜紹右將軍。其冬,車駕為李傕等所追於曹陽,沮授説紹曰:“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託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將從其計。潁川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於義為得,於時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權不失幾,功不猒速,願其圖之。”帝立既非紹意,竟不能從。
  • 2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説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獻帝傳曰:沮授説紹雲:"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託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悦,將從之。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義也,又於時宜大計也,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夫權不失機,功在速捷,將軍其圖之!"紹弗能用。案此書稱郭圖之計,則與本傳違也。】
  • 27.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於是簡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出攻許,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及南陽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帥。沮授進説曰:“近討公孫,師出歷年,百姓疲敝,倉庫無積,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修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郭圖、審配曰:“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之神武,連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操,其埶譬若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授曰:“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曹操奉迎天子,建宮許都。今舉師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竊為公懼之。”圖等曰:“武王伐紂,不為不義;況兵加曹操,而云無名!且公師徒精勇,將士思奮,而不及時早定大業,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吳之所以滅也。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紹納圖言。圖等因是譖沮授曰:“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且御眾於外,不宜知內。”紹乃分授所統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未及行。
  • 28.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
  • 2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二月,紹遣沮授、郭圖、淳于瓊、顏良等攻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
  • 30.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沮授臨船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遂以疾退,紹不許而意恨之,復省其所部,並屬郭圖。
  • 31.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沮授為操軍所執,乃大呼曰:“授不降也,為所執耳。”操見授謂曰:“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授對曰:“冀州失策,自取奔北。授知力俱困,宜其見禽。”操曰:“本初無謀,不相用計。今喪亂過紀,國家未定,方當與君圖之。”授曰:“叔父、母、弟懸命袁氏,若蒙公靈,速死為福。”操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遂赦而厚遇焉。授尋謀歸袁氏,乃誅之。
  • 32.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28]
  • 3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九州春秋載授諫辭曰:"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紹曰:"孤欲令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授出曰:"禍其始此乎!"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羣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華彥、孔順皆奸佞小人也,信以為腹心;王脩等備官而已。然能接待賓客,慕名敬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巿井而外,虜掠田野;別使兩將募兵下縣,有賂者見免,無者見取,貧弱者多,乃至於竄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獵鳥獸。邑有萬户者,著籍不盈數百,收賦納税,參分不入一。招命賢士,不就;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又以中子熙為幽州,甥高幹為幷州。
  • 34.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紹有三子:譚字顯思,熙字顯雍,尚字顯甫。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後妻劉有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乃以譚繼兄後,出為青州刺史。沮授諫曰:“世稱萬人逐兔,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誡,下思逐兔分定之義。若其不改,禍始此矣。”紹曰:“吾欲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於是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