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鑼

鎖定
沙鑼,拼音shā luó,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一種打擊樂器,行軍時又作為盥洗用具,出自《耆舊續聞》。
出    處
《耆舊續聞》
拼    音
shā luó
注    音
ㄕㄚ ㄌㄨㄛˊ
中文名
沙鑼

目錄

沙鑼釋義

亦作“ 沙羅 ”。一種打擊樂器,行軍時又作為盥洗用具 [1] 

沙鑼出處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 子厚 獨鞭馬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攧響,虎即驚竄。”《宋史·蠻夷傳一·西南溪峒諸蠻上》:“ 雍熙 元年, 黔南 言 溪峒 夷 獠 疾病,擊銅鼓、沙鑼以祀神鬼,詔釋其銅禁。” 清 吳任臣 《十國春秋·吳一》:“ 及 亦時時抵王內室,常遇王起盥潄,右手擎沙鑼,可百餘兩,實水其中以洗項。”參閲 宋 趙彥衞 《雲麓漫鈔》卷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