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堤長城

鎖定
沙堤長城,是摩洛哥王國佔領西撒哈拉大部之後,為了防止波利薩里奧陣線的滲透而修築的長牆。
中文名
沙堤長城
始建時間
1980年8月

沙堤長城綠色進軍

過去的西屬摩洛哥 就是當代的西撒哈拉 過去的西屬摩洛哥 就是當代的西撒哈拉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許多歐洲國家的海外殖民地就紛紛爆發了獨立浪潮。例如法屬摩洛哥與邊上的西屬領地就不斷出現類似抗爭。前者又因率先分家成功,自然得隴望蜀,開始要求其西邊的大片領土。加上兩地的本部居民算得上同源同種,都操着阿拉伯語馬格里布方言,自然是無可爭議地血濃於水。又由於歷史上的當地部落曾宣誓效忠摩洛哥王室,更讓拉巴特緊盯着西撒哈拉境內的鉅額磷酸鹽礦。
很快,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就與鄰國毛里塔尼亞達成瓜分協議,開始進一步的大膽計劃。1975年11月6日,大約35萬摩洛哥平民響應他的號召,悍然越過西撒邊界,史稱綠色進軍。三毛在《哭泣的駱駝》中寫到,真正簽字支持的人數甚至超過了200多萬,只是由於官方限額才沒有直接參加運動。
當然,這些手無寸鐵的摩洛哥百姓也並非炮灰。他們的身後還有十幾萬摩洛哥王國軍隊,從編制到裝備都有着濃郁的前宗主國氣息,堪稱低配版的法國部隊。
相比之下,西撒方面卻只有拿着輕武器的數千眾波利薩里奧陣線成員,他們也因自己的主張而被稱為西撒哈拉人民解放游擊隊。在1973年獲得阿爾及利亞的支持後,這些人便同時對摩洛哥、毛里塔尼亞與西班牙三方開打。其中,還是身為宗主的西班牙最為軟弱,竟然搞起北非版本的靜坐戰。最後只用一週時間就迅速簽下了《馬德里協議》,承諾本國軍隊將在1976年2月28日全部離開。此後僅保留部分經濟收益和在沿海修築軍事基地的特權。
在羣眾前高調亮相的摩洛哥國王 哈桑二世 在羣眾前高調亮相的摩洛哥國王 哈桑二世

沙堤長城大國角力

然而,帝國主義前腳剛夾着尾巴逃跑,西撒哈拉人又轉眼希望前宗主能留下來幫自己抵抗摩洛哥入侵。甚至有人提前經準備好紅底綠星旗,時刻為喜迎摩王師而做着準備。身在西撒首府阿尤恩的三毛與荷西,都看出這羣沒有受過文明洗禮的土著只能打打游擊,根本沒做好獨立建國的準備。所以無論堅持抵抗或是寄希望於西班牙,結局多半都是徒勞無獲。
在半紀實作品《哭泣的駱駝》的結尾,三毛就描寫了西撒人的悲慘結局。游擊隊戰士巴西里慘死於內部爭鬥。心懷嫉妒的阿吉比還污衊他的遺孀沙伊達是名異教婦女,稱其就是出賣巴西里的叛徒,最後煽動暴民將其圍攻虐殺。巴西里的弟弟本要保護沙伊達,但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地給兄嫂做了殉葬者。顯然,拋開實力上的懸殊,西撒人自身的低下德性也容易導致建國大業無法實現。看穿一切的三毛與荷西最後選擇離開,曾踏足的土地也由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瓜分完畢。前者一口氣吞下16萬平方公里,後者也含蓄地拿走了9萬平方公里。
1976年2月27日,也就是西班牙軍隊離開的前一天,西撒還單方面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並獲得老後台阿爾及利亞的承認與物質支持。此後,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亞也加入了支持行列。實力漸漲的西撒人陣便用2年時間發動了多次襲擊,最大戰果是破壞祖埃拉特鐵礦至努瓦迪布海港之間的鐵路。從而導致毛里塔尼亞的外匯枯竭,經濟因通貨膨脹而徹底崩潰。該國軍隊也在1979年拂袖而去,捨棄了得不償失的西撒哈拉佔領區。
然而,實力更強的摩洛哥旋即出兵向前推進,逐步佔據了西撒的大部分土地。順便也佔據了磷礦、漁港與三毛曾經居住的首府阿尤恩,將主要的人口定居點都收入囊中。只留下鳥不拉屎的沙漠荒地,給西撒人陣作為轉進的最後根陣地。摩洛哥人在軍事行動之餘,也不忘興移民搞基建,通過軟硬的兩手來強化控制。許多摩洛哥佔領區的情況也就此發生顯著改變,培養出不願同轉進者共同吃沙子的一代人。但直到聯合國在1991年介入調停,雙方還在為公投問題而爭執不下。

沙堤長城沙漠中羞恥之牆

摩洛哥佔據了西撒的大部分領土、人口、重要城鎮和資源點 摩洛哥佔據了西撒的大部分領土、人口、重要城鎮和資源點
當然,自從佔領西撒哈拉以來,摩洛哥軍閥就一直面臨難民偷渡與武裝滲透問題。鄰國毛里塔尼亞的前車之鑑,就一度讓拉巴特高層心有餘悸。但他們很快腦洞大開,決定用撒哈拉最不缺的材料--沙子,修築多條穩固的隔離牆工事。
於是在1980-87年之間,摩洛哥人找來南非韓國以色列顧問幫助,花費巨資在沙漠中的無人區大興土木。充分利用地形高點,先後修築了全長2700公里、高約3米的6道沙堤長牆:
沙堤長牆的航拍照片 沙堤長牆的航拍照片
第一道長牆(1980年8月至1982年6月)保護北部磷酸鹽礦“有用三角區”,由南非軍事工程師和來自葡萄牙與法國的僱傭者建造(約500公里)。
第二道長牆(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保護Amgala(大約300公里)。
第三道長牆(1984年4月至1984年5月)保護Jdiriya和Haouza(約320公里)。
第四道長牆(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保護Mahbes和Farciya(約380公里)。
第五道長牆(1985年5月至1985年9月)保護Guelta Zemmur,Bir Anzarane和Dakhla(約670公里)。
第六道長牆(1987年2月至1987年4月)保護Auserd,Tichla和Bir Ganduz(約550公里)。
摩洛哥西撒哈拉牆沿線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雷場 摩洛哥西撒哈拉牆沿線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雷場
這六道名為摩洛哥西撒哈拉牆的設施,被拉巴特方面輕描淡寫作沙堤。但在西撒轉進者那邊,則稱其為“羞恥之牆”。其中最外圍的防線,從西撒西南端向東延伸,同整個毛里塔尼亞邊界平行約200公里。再向北延伸並逐步向東轉進,直到鄰國阿爾及利亞邊界。
除了簡單牆體,摩洛哥軍方還在沿線佈設有大量掩體、圍欄和全世界公認的最大規模雷場。其他設施還包括炮兵陣地、機場與大大小小的陸軍基地。平均每5公里就有一個據點,裏面部署着35-40名士兵,不遠處還有10人規模的後備小組。每個主要哨所後方約4公里處還設有一處快速反應兵站,配有坦克或其他裝甲車等機動載具。配套的雷達與電子設備,可監控前方60-80公里的區域,算得上是非常高效而不失智能化。
依靠這套防禦設施高度現代化的長城幫助,摩洛哥成功實現了對西撒哈拉抵抗組織的嚴防死守。大部分轉進者被擋在牆外,徹底鞏固了綠色行軍成果。六道也無疑成為劃在西撒大地上的傷疤,讓流離失所的人羣與昔日家園兩隔,當今都看不到命運會有所好轉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