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自彰

鎖定
沈自彰,字芳楊,大興(今北京)人。萬曆中進士,知鳳翔府。萬曆四十五年(1617),編纂刊印《張子全書》,重修張載祠於鳳翔城內東街。
本    名
沈自彰
芳楊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大興(今北京
主要作品
《張子全書》
多方設法,查知張載十四代孫下落後,將其從河北灤縣邀鳳翔,使其主持橫渠書院,並撥銀一千兩,於鳳翔、眉縣置莊田,以安置張載後裔,並作張載祠享之用。他好讀書講學,與鳳翔名儒張雞山友善,訪問講論不輟。萬曆四十六年,親自勘測、規劃並主持在斜峪口修渠,人稱“沈公渠”。時鳳翔按户口徵鹽税(課),鳳翔縣令王敬以為:“民非商,奈何輸課?”沈支持王敬在鳳翔縣廢民鹽課,貸公款予衙役去販鹽,“官代民課”,除本錢歸還公款外,利錢為地方興利。自彰為官清廉,升太常卿,後致仕居京,靠收徒教書度日。鳳翔公差到京探望自彰,日已過午還未見升火作飯,公差私下窺視,沈方“使人鬻衣取酒食治客”。室中十分簡陋,至“一無所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