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暉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鎖定
沈暉,女,博士,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黨委副書記、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副教授、碩士生指導教師,江蘇省社會心理學學會常務理事。 [1] 
中文名
沈暉
畢業院校
西北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社會學
任職院校
南京大學

沈暉人物經歷

自1998年起先後考入西北師範大學心理系和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並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12.8-2013.7),曾掛職南京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2011.11-2012.6)。
出版個人專著一部《當代中國中間階層認同研究》(2008),在社會學及社會工作領域發表CSSCI論文20餘篇。獲得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010年度“南京大學中國銀行獎教金”。 [1] 

沈暉社會兼職

2015.4-現在 江蘇省青年研究學會 副會長
2015.4-現在 江蘇省社會工作協會 副秘書長
2015.10-現在 江蘇省抗衰老學會/副理事長
2010.11-現在 江蘇省社會心理學學會/常務理事
2011.11-2011.6 南京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掛職(副局長) [1] 

沈暉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為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社會心理學、精神與行為健康等。 [1] 

沈暉教學情況

“社會工作概論”(54課時),本科生一年級,平台課
“醫務社會工作”(36課時),本科生二年級,選修課
個案社會工作”(54課時),本科生二年級,選修課
“服務學習”(24課時),本科生一年級,新生研討課
“精神健康”(36課時),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一年級,選修課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54課時),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一年級,核心課
“社會工作倫理”(36課時),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一年級,核心課 [1] 

沈暉科研成果

A、個人著作:
1、沈暉:《當代中國中間階層認同研究》(20萬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B、參與撰寫著作:
1、沈暉:“代際關係的再變動”(第9章),載周曉虹等《中國體驗:全球化、社會轉型與中國人社會心態的嬗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3月版,第200-224頁。
2、沈暉:“師生互動對高校學術生活的影響”,載馮必揚等《社會轉型期高校學生生活的社會學研究:基於江蘇高校的實地調查》,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年7月版,第72-116頁。
3、沈暉:“都市‘剩女’現象的後現代解讀”,載方奕主編:《都市“剩女”現象研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頁。
4、沈暉:“第四章:企業社會工作與企業社會責任”和“第十章:企業社會工作職業生涯服務與手法”,載周沛主編:《企業社會工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8-105頁和第270-297頁。
5、沈暉:“第十三章:社區公共衞生事業管理”,載顧海主編:《公共衞生事業管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298-322頁。
6、沈暉:“第八章:羣體與互動”,載周曉虹主編:《社會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162-184頁。
7、沈暉:“第一章:中產階層的認同及其建構”,載周曉虹主編:《全球中產階級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1頁。
8、沈暉:“第一章:英國中產階級:文化及其認同”,載周曉虹主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5頁。
C、學術論文:
1、Liuna Geng, Ph.D., Peng Xiang, M.S., Jin Yang, M.S. Hui Shen, Ph.D., Zhiqin Sang, B.A. 2016. Association between hair cortisol concentration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female methamphetamine addict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91: 82-86.(SSCI)
2、風笑天、沈暉:“應該調查誰?生育意願調查的對象選擇及其影響”,西安:《人文雜誌》2016年第9期,第113-121頁。(CSSCI)
3、耿柳娜、沈暉、韓丹、盧曉丹:“正念訓練對戒毒人員接納他人的影響”,北京:《中國特殊教育》2015年第1期,總第175期,第87-91頁。(CSSCI)
4、沈暉:“競爭:社會發展的深層動力”,南京:《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總第77期,第52-54頁。(CSSCI)
5、SUN Fei, Xiang Gao, SHEN Hui, Denise Burnette, 2014. Levels and Correlates of Knowledge about Alzheimer's Disease among Older Chinese American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 29(2):173-83.(SSCI)
6、沈暉:“大學生精神健康影響因素與社會工作介入策略——基於靈性視角的探討”, 廣州:《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總第55期,第27-33+79頁。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工作》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7、沈暉:“轉型時代‘中國體驗’視域下的中國心態”,上海:《探索與爭鳴》2012年第2期,總第268期,第18-20頁。(CSSCI)
8、陳友華、沈暉:“獨生子女政策與脱貧致富”,南京:《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總第55期,第61-65頁。(CSSCI)
9、沈暉:“社會工作與社會建設”,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第5期,總第200期,第70-72頁。(CSSCI)
10、沈暉、連連:“中俄社會轉型期青年人生價值觀的變化與比較”,昆明:《雲南大學學報》2010第5期,總第50期,第55-61頁。(CSSCI)
11、鄭紅娥、沈暉:“論交通政策的演變:基於社會建構理論的分析”,蘭州:《科學·經濟·社會》2010第3期,總第120期,第58-64頁。(CSSCI擴展版)
12、沈暉、耿柳娜:“吸毒人羣對艾滋病防治的接納現狀與影響因素”,長春:《人口學刊》2010年第5期,總第183期,第25-31頁。(CSSCI)
13、沈暉、連連:“社會改革進程中青年的政治價值觀:中俄比較”,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總第149期,第68-72頁。(CSSCI)
14、沈暉:“三角校正法的意義及其在社會研究中的應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總第49卷,第47-51頁。(CSSCI)
15、耿柳娜、錢伯建、沈暉:“毒品復吸高危量表的初步修訂”,長沙:《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10年第3期,總第18卷,第301-303+300頁。(CSSCI)
16、陳友華、沈暉:“關於人口老齡化七大認識問題的反思”,上海:《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6期,總第248期,第20-23頁。(CSSCI)
17、沈暉:“都市‘剩女’現象的後現代解讀”,北京:《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第5期,總第171期,第10-13頁。(CSSCI)
18、沈暉:“吸毒人羣艾滋病防治——理論視角述評”,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總第271期,第52-57+63頁。(CSSCI)
19、耿柳娜、沈暉:“青少年物質濫用防治的內隱認知研究”,北京:《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第3期,總第117期,第88-91頁。(CSSCI)
20、沈暉:“基於價值鏈的分析方法——社工院系創辦機構的路徑”,南昌:《社會工作》2010年第3期(實務版),總第188期,第5-6頁。
21、沈暉:“網絡集羣行為與社會工作介入策略”,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總第49期,第94-99頁。(CSSCI)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社會學文摘卡,季刊,2009.4摘錄
22、李祖濱、沈暉:“工作並快樂着——如何提升員工的職場幸福感”,瀋陽:《人力資源》,2009年第14期,總第273期,第56-60頁。
23、沈暉:“構建政府、福利組織與高校的聯動機制:系統論視角下的我國社會工作發展思路”,江西:《社會工作》(理論版)2008年第8期,總第151期,第8-11頁。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工作,2009.1全文轉載
24、沈暉:“中國中產階級的認同及其整合”,上海:《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7期,總第225期,第16-17頁。(CSSCI)
25、李祖濱,沈暉:“把合適的人請上車”,瀋陽:《人力資源》2006年第23期,總第241期,第9-11頁。
26、李祖濱,沈暉:“走出月度績效考核的旋渦——戰略績效管理在華安公司的應用”,瀋陽:《人力資源》2006年第18期,總第236期,第42-46頁。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2006.11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管理科學,2006.12全文轉載
27、李祖濱,沈暉:“一對一輔導,手把手育人”,瀋陽:《人力資源》2006年第14期,總第232期,第32-25頁。
28、沈暉:“英國中產階級:文化及其認同”,蘭州:《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總第154期,第104-107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社會學文摘卡,季刊,2005.3摘錄
29、沈暉:“當代中國中產階級認同現狀探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網絡版),2004年第12期,總第33期。
30、沈暉:“從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視角看廣東改革——讀傅高義《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武漢:《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第11期,總第215期,第157-159頁。
31、沈暉:“身份困惑:究竟誰是中產階級”,南京:《週末》2004年6月3日,第4版。
32、萬明鋼、曹漢斌、蔣強、沈暉:“大學生專業取向的性別差異研究”,蘭州:《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第4期,總第32期,第30-28頁。(CSSCI)
33、沈暉:“國外關於積極情緒對社會判斷效應研究綜述”,南京:《南京師大學報》2000年第5期,總第111期,第81-85頁。(CSSCI)
34、萬明鋼,沈暉:“文化視野中的性別角色與性別行為研究述論”,北京:《婦女研究論叢》2000年第5期,總第36期,第54-58頁。(CSSCI)
35、沈暉:“高師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現狀調查報告“,蘭州:《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S2期素質教育專輯,總第28卷,第277-279頁。
36、沈暉、王穎華:“對高等教育私人辦學的思考”,蘭州:《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0年專輯,第3-5頁。
D、譯著(含校閲):
1、[英]威廉·烏思懷特(William Outhwaite):《社會的未來》,沈暉、田蓉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美]杜曉樺(Laurie Duthie):“英語名字的中文意涵——上海外企白領與他們的西文名字”,許榮、沈暉譯,載《中國研究》2005年秋季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E、會議論文:
1、沈暉、蔣國和等:“Institutional Care Models for Dementia Patients: Case Studies of Elder Care Facilities in Urban China”,2013年11月報告於美國老年學學會(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SA)2013年會。
2、沈暉、孫飛:“Coping and 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Chinese Background Family Caregivers with Dementia Patients”,2013年7月15日報告於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老年痴呆症協會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3、沈暉:“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現狀與對策建議:以南京市為例”,在2012年6月16日淮陰工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蘇皖片區中心年會”上做大會主題發言。
4、沈暉:“大學生精神健康現狀及其與靈性發展的關係:基於國內10所高校的調查”,報告於2011年12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雲南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承辦的“全國社會工作教學改革及學術發展高級研討會”。
5、沈暉、張霞、勵建安:“NGO介入災後早期康復救援的新模式:基於512震後綿竹經驗”,報告於2011年10月南京大學社會學院MSW教育中心及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的“第五屆華人社會社會工作研討會”。
6、沈暉:“三角校正法:方法論意義及其在社會工作研究中的應用”,報告於2010年8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深圳大學承辦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第七屆年會暨社會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推介研討會”。
7、沈暉:“全球化背景中的艾滋病問題:非洲抗艾實踐探討及其經驗啓示”,報告於2007年3月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中日韓社會福利國際研討會”。 [1] 

沈暉學術訪問

1、美國德雷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訪問,2013.3.26-29,美國得梅因(Des Moines)
2、“美國社會工作研究學會(SSWR)第17屆年會”,2013.1.16-20, 美國聖地亞哥
3、“社會工作與靈性”(Social work and spirituality)認證培訓班,2013.1-6,紐約大學,美國紐約市
4、“全美老年學學會(GSA)第65屆年會”,2012.11.14-18,美國聖地亞哥
5、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2012.8-2013.8,美國波士頓
6、“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蘇皖片區中心年會”,淮陰工學院,2012年6月15-16日,江蘇淮陰
7、“社會工作師知識更新班”,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2012年5月,杭州
8、“2012年中國高校社會工作本土化教學研討會”,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辦,2012年5月12-13日,中國北京
9、“全國社會工作教學改革及學術發展高級研討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雲南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承辦,2011年12月24-25日,中國昆明
10、“第五屆華人社會社會工作研討會”,南京大學社會學院MSW教育中心及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2011年10月,中國南京
11、“社會工作師知識更新班”,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2011年9月,中國西安
12、“江蘇省康復醫學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江蘇省康復醫學會主辦,2011年3月,中國南京
13、“江蘇省康復醫學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江蘇省康復醫學會主辦,2010年3月,中國南京
14、“身心靈整合模型培訓班”(Integrative body-mind-spirit Model training program),香港大學行為健康中心,2011.1,中國香港
15、“台北大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系學術訪問與交流”,台北大學,2010年12月,中國台北
16、“理論與實務:第二屆中國社會工作碩士(MSW)專業學位教育高級研修班”,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2010年12月,中國上海
17、“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第七屆年會暨社會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推介研討會”,深圳大學,2010年8月,中國深圳
18、“2010兩岸社會福利研討會”,南京大學,2010年6月,中國南京
19、“江蘇安徽MSW研討片會”,南京大學,2010年5月,中國南京
20、“開創與規制:首屆中國社會工作碩士(MSW)專業學位教育高級研修班”,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2010年4月,中國北京
21、“聯合國兒基會-南開大學服務學習研討會”,南開大學,2008年11月,中國天津
22、“社會質量與社會建設國際研討會”,南京大學,2008年10月,中國南京
23、“江蘇省首屆老年心理高層論壇”,江蘇經貿學院,2007年10月,中國南京
24、“城市老齡化與和諧社會高層論壇”,南京師範大學,2007年10月,中國南京
25、“中日韓社會福利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2007年3月,中國南京 [1] 

沈暉科研項目

1、沈暉(主要參加者),連連(主持)2015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規劃課題重大委託項目“城鄉老年人社會化進程中的問題與挑戰——基於文化養老的調查與研究”(課題編號ZMWT201505),經費3萬。時間:2015年8月—2016年3月31日
2、沈暉(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青年大學生宗教信仰研究”(項目號:09YJC840021),經費5萬元,時間:2010-2013(已結題)
3、沈暉(主持),2008年度南京大學文科校級規劃項目青年項目“社會工作專業化教育研究——基於服務學習課程的開發與應用”(批准文號:南字發[2008]187號),經費5000元,時間:2009-2010(未結題)
4、沈暉(參與),耿柳娜(主持)2008年國家艾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南京美沙酮維持治療者預防艾滋病的心理干預及效果評估”(項目號:08-Ⅱ-15),經費7萬元,時間:2009-2010(已結題)
5、沈暉(參與),林卡(主持)2007年國家艾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南京市吸毒人羣對艾滋病的認知及行為干預後的態度變化”(項目號:07-Ⅱ-9),經費7萬元,時間:2008-2009(已結題)
6、沈暉(參與),周曉虹(主持)中國城鄉中低收入羣體生活狀態與手機使用習慣調查,韓國三星電子,經費25萬元,時間:2008(已結題)
7、沈暉(參與),周曉虹(主持)當代中國中等收入羣體研究,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經費5萬元,時間:2004-2005(已結題)
8、沈暉(參與),周曉虹(主持)世界500強南京投資環境調查,南京市委宣傳部,時間:2002(已結題)
9、沈暉(參與),萬明鋼(主持)教育部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子課題,經費:2萬元,時間:2000(已結題) [1] 

沈暉獲獎情況

2015年,獲北京中國高校校友海外聯誼會“2015費孝通獎教金”。
2015年,《社區養老“醫養融合”服務的實踐與探索》獲2015年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
2010年,《吸毒人羣艾滋病防治:理論視角述評》獲第五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類優秀獎。
2010年,獲“2010年度南京大學中國銀行獎教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