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國故城

鎖定
沈國故城,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是春秋至漢代時期的古城。 [2]  [6] 
沈國曾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的封國。沈國故城南有沈子嘉墓、拉龍溝、斬龍台等遺址,出土有鼎、簋、劍、戟、戈削等青銅器,以及骨幣、錢範等。沈國故城東西長約1350米,南北寬約1500米,面積約2.1平方千米,文化層厚度1米~5米,呈長方形。夯土城牆有殘跡,西南城角高1.8米,可辨認出東、南、西3個門址。沈國故城遺址的發現,對春秋史地及沈國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  [6] 
2013年5月,沈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沈國故城
地理位置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
所處時代
春秋至漢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319-1-319

沈國故城歷史沿革

沈國故城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胞弟聃季載。 [2]  [4] 
20世紀90年代前後,對沈國故城進行過考古調查及局部發掘。 [6] 
東城牆遺址 東城牆遺址
2004年後,沈國故城出土一批秦漢封泥,數量有3000多枚,漢代汝南郡所轄37個縣和侯國,都有封泥印證。 [3] 

沈國故城遺址特點

綜述
縻龍橛遺址 縻龍橛遺址
沈國故城位於澺水(今名洪河)之北約4千米處。故城南有拉龍溝、縻龍橛、斬龍台、沈子嘉墓、沈君忽墓等古蹟。傳説拉龍溝是當年蔡軍隊攻入沈都,索綁沈子嘉的一條古道,千年大路流成河,如今變成一條古溝。縻龍橛是縛綁沈子嘉的樁柱遺址。斬龍台是斬殺沈子嘉的斷頭台。該故城內還有張明府祠、“上天橋”及漢代鑄錢遺址等漢代古蹟。沈國故城東西長約1350米,南北寬約1500米,面積約2.1平方千米,文化層厚度1米~5米,呈長方形。夯土城牆有殘跡,西南城角高1.8米,可辨認出東、南、西3個門址。 [2]  [5]  [6] 
沈亭
西城牆 西城牆
沈亭是周代沈國故城重要的地理座標。《漢書·地理志》“汝南郡”“平輿”縣顏師古注引應劭語日:“故沈子國,今沈亭是也。《左傳·文公三年》“三年春,莊叔會諸侯之師伐沈”,杜預注云:“沈,國名也。汝南平輿縣北有沈亭。”《水經注》卷二十一“汝水”條載:“陂水東流,於上蔡岡東為蔡塘。又東徑平輿縣故城南,為澺水。縣,舊沈國也,有沈亭。”東漢後期人應劭和晉人杜預所説的沈亭就在周代沈國的都城附近,也是沈國故城的地理座標。這個座標在《水經注》中得到確認:沈國故城及沈亭就在今平輿縣城北、洪河北岸射橋附近。 [4] 

沈國故城文物遺存

沈國故城遺址出土了奩、青銅劍、陶拍、環底罐等春秋青銅器、陶器;在文化層表面撿選有鬲、罐等春秋陶器片;在故城南春秋戰國墓地曾出土一批骨幣。 [2]  [5]  [6] 
“平輿丞印”封泥 “平輿丞印”封泥
2004年後,沈國故城出土一批秦漢封泥,數量有3000多枚,漢代汝南郡所轄37個縣和侯國,都有封泥印證。 [3] 

沈國故城歷史文化

歷史記載
周武王五年(前1065年),因天子未定,封輔佐他滅商的功臣及親族為侯“以番屏周”。周武王胞弟十個,有七個侯前往封地,唯九王子叔封、十王子季載因年幼沒有封侯。叔封食邑康,季載食邑聃,實際是派人把這兩個死了父母的少年王子打發到有人供養吃穿的地方進行撫養。古時候的人以封國或以食邑為氏,所以季載以聃為氏,號稱聃季載。
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因叔封、季載已長大成人,周公封聃季載為沈侯,康叔封為衞侯,其二人皆以賢明治理,勤恭國事,為周公所賞識。數年後,周公薦舉叔封為周司寇(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官司藉田,負責徵發役徒),季載為周司空,位至王室上卿,輔佐成王安邦治國,皆有盛名於天下。所以在西周早期,沈國和衞國一樣是一個重要封國,但因其位於鎬京之側,這裏封國林立,食邑櫛比,使歷代沈國國君及貴族在歌舞鼎食的環境中養尊處優,失去拓疆進取的機會,積貧積弱,逐漸由一個重要封國淪落為一個小國。
拉龍溝 拉龍溝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曾、西弗、犬戎聯合攻周,“殺幽王,盡取周財寶而去”。歷代周天子悉心經營的鎬京,旦夕平為丘墟。周平王即位後,迫於嚴允、西戎的虎視蠶食,由晉文侯、衞武公等夾輔東遷洛邑(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這時封國在鎬京附近的世襲貴族也紛紛東遷,沈國此時由渭水流域遷徙到淮水水系(此為商摯國地,時摯國東遷)。其地在今平輿縣城北射橋鎮古城村一帶。魯定公四年(前506年)四月,沈為鄰邦蔡國所滅。沈國滅亡後,歷代沈君後裔,皆以國為氏,始有沈姓。所以距今約1490年前南朝梁代,沈國末代國君沈子嘉的後裔文學家、史學家沈約在其《宋書·自敍》追求沈九的發祥地這樣記述:“沈子國,今汝南平輿沈亭是也,春秋之時,列於盟會。魯定公四年(前506年),諸侯會召陵伐楚,沈子不會,晉使蔡伐沈,滅之,以沈子嘉歸。其後以國為氏……”戰國屬楚,以地勢平坦,為車輛的發祥地,改名平輿,為楚國的軍事重鎮。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秦將李信攻平輿,楚師反擊三日三夜不頓舍,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李信敗還。翌年秦將王翦統六十萬重兵方克平輿。漢置汝南郡,治平輿,轄37縣,人口眾多,為天下首郡。 [2]  [4] 

沈國故城研究價值

沈國故城遺址的發現,對春秋史地及沈國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  [5]  [6] 

沈國故城保護措施

2006年,沈國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沈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沈國故城旅遊信息

沈國故城地理位置

沈國故城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

沈國故城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沈國故城,路程約25.5千米,用時約3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