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鎖定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是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創辦於1977年12月,時名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物理科;1984年1月更名為南昌師範專科學校應用物理系;1987年12月更名為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應用物理系;2002年6月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應用物理系;2004年10月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通信與電子學院;2012年3月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通信與電子學院;2023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1]  [3] 
截至2023年5月,學院有基礎實驗室29間,專業實驗室15間,創新設計實驗室5間,實訓室7間,實驗面積達8000平方米,設備總值近1690多萬元,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2個;有3個本科招生專業,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有教師69人,其中教授15人(二級教授3人),副教授21人,本科碩士在校生2000餘人。 [1] 
中文名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77年12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熊志華
現任領導
院長:楊凡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院    訓
格物致知、行穩致遠
地    址
江西南昌昌北經濟技術開發區楓林大道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1977年12月,江西省設立了多所培養中學師資的獨立高等師範學院,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正處級建制)應運而生。學院此時名稱為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物理科(正科級建制),辦學地址在今南昌市第十七中學校內。
1978年8月,因辦學需要物理科隨校遷往新建縣蛟橋公社原南昌市第二十六中學校址,現下羅山。
1984年1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更名為南昌師範專科學校(副廳級建制),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物理科也同時更名為南昌師範專科學校應用物理系(副處級建制)。
1987年1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原南昌師範專科學校更名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正廳級建制)。隨之,南昌師範專科學校應用物理系更名為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應用物理系(正處級建制)。
2002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正廳級建制),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應用物理系隨之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應用物理系。
2004年10月,經校黨委研究決定,原應用物理系更名為通信與電子學院(正處級建制)。
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正廳級建制),原江西科技師範學院通信與電子學院隨即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通信與電子學院(正處級建制),原中國共產黨江西科技師範學院通信與電子學院總支委員會更名為中國共產黨江西科技師範大學通信與電子學院委員會。 [3] 
2023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1]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5月,學院有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物理學3個本科招生專業。 [1]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2張)
截至2023年5月,學院有教師69人,其中教授15人(二級教授3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學位39人(其中在讀博士7人),博士教師比例高達56.5%,碩士生導師18人;其中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百千萬人才3人、贛鄱英才“555”1人、洪城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崗人才2人、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2人、江西省省級骨幹教師5人、南昌市521人才2人,雙師型教師41人,“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達70%以上。 [1] 
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9] 
人才建設
類別
姓名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熊志華、殷志堅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熊志華、殷志堅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熊志華
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熊志華
資料來源: [6]  注:以上名單不全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5月,學院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1] 
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子科學與技術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學科教學(物理) [1]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學院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卓越中職教育專業1個,教育部職教建設基地示範專業1個,江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江西省特色專業1個,江西省品牌專業1個,江西省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專業1個,獲省級精品課程10項;有省級高校實驗示範教學中心1個,校級實驗管理示範中心1個。 [1] 
江西省高校實驗示範教學中心:電工電子中心 [1] 
專業建設
專業類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電子信息工程
國家級卓越中職教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教育部職教建設基地示範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電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品牌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資料來源: [1] 
課程建設
課程類型
課程名稱
完成人
獲獎年度
江西省一流本科課程
電路基礎理論
殷志堅
2021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模擬電路
曾旺輝
2020
江西省一流本科課程
電子工藝訓練
楊貞
2020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電子工藝訓練
殷志堅
2019
省級精品資源在線開放課程
電子工藝訓練
殷志堅
2017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電路基礎理論
劉玉瑩
2014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模擬電路
詹華羣
2013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電子工藝訓練
殷志堅
2012
省級精品課程
電子工藝訓練
殷志堅
2011
資料來源: [9]  注:以上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學院獲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江西省高校第二屆優秀多媒體教學展示評比一等獎1項,江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獲省級教學改革課題17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2017和2019年連接兩屆全國排名第19位並連續9年在江西省排名第一。 [1] 
2000年-2022年教學成果一覽表
成果類型
成果名稱
完成人
獲獎年度
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以“競賽+項目”模式促大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培養
殷志堅
2014
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基於“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平台的“四雙”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劉國棟
2013
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雙師型”電子類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王建敏
2012
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電子信息類專業三模塊三平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殷志堅
2010
省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電子工藝實訓教程
殷志堅
2008
資料來源: [9] 
2022年教學項目一覽表
項目類型
項目名稱
主持人
年份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基於遠程雲端硬件創新實驗平台的STM32仿真實驗項目開發
詹華羣
2022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基於無人智能系統的人工智能專業實踐和實驗室建設
熊朝松
2022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新文科建設下電子信息類課程實施“六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研究
萬暉
2022
資料來源: [7] 
2022年出版教材一覽表
成果類型(出版教材)
出版社
作者
出版時間
大學物理實驗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易小杰 殷志堅 劉新元
2022.07
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殷志堅、柳成、劉琦
2022.08
電子技術設計與製作教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羅強、殷志堅、金玉葉
2022.07
資料來源: [8]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學院擁有江西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 [1] 
江西省級重點實驗室:光電子與通信實驗室 [1]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學院獲得科研項目23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項,省、部級課題百餘項,重大橫向課題6項,科研總經費1500萬元,學校排名第三;發表學術論文476篇,其中被SCI/EI收錄235篇;授權發明專利45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1] 
2022年承擔科研項目一覽表(國家級)
項目名稱
來源
類別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萬元)
起訖時間
MXenes空位限域金屬單原子在熱電化學電池中的增效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
2022
蔣豐興
54
2023.01-2026.12
融合多模態圖像和深度穩定注意力學習的農業害蟲細粒度識別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22
楊貞
33
2023.01-2026.12
面向碳中和數據中心的數字原生網絡與全生命週期自主可信控制優化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22
周昕
33
2023.01-2026.12
GaN基micro-LED透明電極理論設計及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22
敖蕾
32
2023.01-2026.12
光學元件表面與亞表面缺陷聲光復合成像原理與檢測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22
鄧麗軍
32
2023.01-2026.12
資料來源: [5] 
2022年承擔科研項目一覽表(省部級)
項目名稱
來源
類別
立項時間
負責人
經費
(萬元)
起訖時間
基於多任務解耦膠囊網絡的魯棒RGB-D人臉微表情識別研究
江西省科技廳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22
謝志華
20
2023.01-2025.12
面向血液健康生化指標的光聲聯合近紅外光譜檢測研究
江西省科技廳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22
任重
20
2022.01-2024.12
硅襯底高質量大尺寸GaN晶體ACRT-VB法生長研究
江西省科技廳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22
周明斌
20
2022.01-2024.12
LED無粉照明應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教育部
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
2022
熊志華
10
2022.01-2023.12
難熔氧化物包覆SiC增韌Ti(C、N)基金屬陶瓷影響機制研究
江西省教育廳
一般項目
2022
尋大毛
3
2023.01-2024.12
非理想環境下非線性多智能體系統一致性控制
江西省教育廳
一般項目
2022
趙秀娟
3
2023.01-2024.12
摻雜有序PEDOT新型熱電材料的製備與性能研究
江西省教育廳
一般項目
2022
劉佩佩
3
2023.01-2024.12
基於動態時序和知識驅動的社交媒體用户自殺意念原因抽取方法研究
江西省教育廳
一般項目
2022
付淇
3
2023.01-2024.12
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血腦屏障肽預測研究
江西省教育廳
青年項目
2022
鄒洪亮
3
2023.01-2024.12
複雜交通場景中違章行為識別算法研究
江西省教育廳
青年項目
2022
羅強
3
2023.01-2024.12
液晶彈性體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及性能研究
江西省教育廳
青年項目
2022
楊霞
3
2023.01-2024.12
資料來源: [5]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院訓
格物致知、行穩致遠
釋義:
“格物致知”選自中國古代經典《大學》,其原文為:“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探究事物內在本質及物理性原理,追求實學。實踐出真知,目標為道與器的和諧統一。
致知:開啓智慧,學會認知,改善心智模式。知識是進步之階梯,知識的態度是人的普遍之美德。
“行穩致遠”出自《禮記·表記》《左傳》,“慎始而敬終,行穩致遠。”,責無旁貸,責任關乎當下;任重道遠,使命決定未來。
行穩致遠:前行途中,曲直高低,坑窪坎坷,山高水深,寒暑風雨,環境多變。若想走得遠,必須首先走得穩。看清途中變化,採用不同的走法。行穩,不是一味的慢行,而是快慢有度,疾徐適中,不慌不忙,不喘不急,保持充份的體力,堅持不懈的行進,不招致危險。穩健才能走出長遠的道路。 [2]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熊志華
院長
楊凡
黨委副書記
萬暉
副院長
詹華羣、宗文軍、胡敏
資料來源: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