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省測繪局

鎖定
江蘇省測繪局成立於1975年6月。現為省人民政府行使測繪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負責全省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中文名
江蘇省測繪局
成立於
1975年6月
局    長
劉聰
內設機構
辦公室

江蘇省測繪局單位概況

局內設有辦公室、規劃財務處、國土測繪處、測繪管理處(政策法規處)、測繪成果管理與應用處(地圖管理處)、人事處6個職能處室和紀檢組、直屬機關黨委、監察室、工會等工作部門。直屬單位有江蘇省測繪工程院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江蘇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江蘇省測繪研究所、江蘇省測繪產品監督檢驗站、江蘇省測繪市場管理中心、江蘇省測繪局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7個正處級事業單位和江蘇省測繪局物資器材供應站、江蘇省測繪局後勤服務中心兩個副處級事業單位及江蘇華寧測繪實業公司。另有武漢大學江蘇省測繪局函授站、江蘇省測繪科技信息站、江蘇省測繪學會、江蘇省測繪行業協會、江蘇省測繪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等掛靠單位。全局系統現有在職職工586名。其中高級職稱44名、中級職稱140名、初級職稱164名,有國家測繪局青年學術帶頭人3名,有特殊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名,江蘇省跨世紀“333”人才工程5名。
近些年來,全局系統努力實施“科技興測”戰略, 相繼購置網絡交換設備、彩色圖形掃描儀、彩色繪圖儀、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及各種配套軟件、通用關係數據庫、圖形工作站、高檔微機、數據備份設備等一批國內領先的現代軟硬件測繪技術裝備,建成了全球衞星連續運行參考站綜合服務系統。傳統測繪迅速向現代化測繪轉變,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主要技術手段和以數字線劃圖(DLG)、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和數字刪格圖(DRG)為主要產品模式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已經形成,擁有一大批測繪科技人才和全省基礎測繪資料及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具備承擔各級基礎測繪、地籍測量、工程測量、專題圖編繪、區域性及各類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以及對全省測繪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能力。正在組織實施新一輪基礎測繪更新,構建“數字江蘇”地理空間基礎框架,為江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測繪保障服務。
2012年3月29日,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舉行掛牌儀式,國土資源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德明,江蘇省政府副省長徐鳴出席儀式並共同為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揭牌。江蘇省測繪局正式更名為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江蘇省測繪局機構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測繪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受委託起草全省測繪法規、規章,制定全省測繪事業發展規劃,並依法監督實施.
(二)組織、管理全省基礎測繪和重大測繪項目.  (三)指導、監督測繪成果管理.根據授權審核發佈全省重要基礎地理信息,組織指導基礎  地理信息社會化服務;管理並審核地名在地圖上的表示.  (四)依法管理全省測繪市場.負責管理全省測繪單位的測繪資格;管理測繪任務登記;依法審批對外提供測繪成果和外國組織、個人來省測繪;依法查處重大違法測繪案件;負責測繪行政複議.  (五)組織,管理省內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編制本省行政區域界線標準樣圖;審定行政區劃面積、海岸線長度;管理全省地籍測繪工作,制定地籍測繪的規劃並組織實施.  (六)管理全省測繪標準化工作,根據授權管理測繪計量工作;依法管理全省測繪產品質量;組織指導全省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七)負責全省測繪航空攝影、航測遙感審核報批工作;協調全省航空攝影和衞星遙感資料的利用;組織省內測繪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和成果轉化;歸口管理省級測繪對外合作交流,審查測繪重點項目引進.  (八)負責監督、管理測繪事業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負責直屬單位的規劃、建設和國有資產管理.  (九)承辦省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交辦的其他事項.

江蘇省測繪局內設機構

辦公室、規劃財務處、測繪管理處(政策法規處)、國土測繪處、成果管理與應用處(地圖管理處)、人事處、直屬機關黨委、黨組紀檢組(監察室)、局工會 [1] 

江蘇省測繪局現任領導

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省測繪局局長:劉聰
黨組書記:施建石 [2] 
黨組成員、副局長:史照良
黨組成員、副局長:謝建平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龔琴
黨組成員、副局長:錢承新
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祥
黨組成員、直屬機關黨委書記:黃建東

江蘇省測繪局更名

江蘇省測繪局昨正式更名為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土資源部常務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徐德明、副省長徐鳴為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揭牌,此次更名的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是將傳統的測繪成果和現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有機結合後運用到重大工程建設,土地、森林、海洋、礦產等資源調查,以及教育、科研、文化、體育、衞生、新聞宣傳等社會公共事業中,通過構建數字中國,進一步加快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構築起較為完善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體系和“一站式”在線地理信息協同服務機制,全面啓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