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順社

鎖定
西府秦腔班社。俗稱“高家班”,西府秦腔四大班之一。由岐山縣蔡家坡湖平武生高玢創辦,因高家商號為“永順”而得名。初於高家鎮掛燈開台。實行“賬份制”管理,按各人技巧、貢獻大小固定賬份分紅,不足部分由箱主補貼。高家並劃給劇社稻田五十畝、房三間,供戲班無演出時及無家可歸人員生計所用。
中文名
永順社
俗    稱
高家班
活動範圍
陝西西府及甘肅東部各地
創    辦
高玢
永順社長期活動於陝西西府及甘肅東部各地,曾參加過四大班、二十四小班集資修建鳳翔莊王廟活動。主要演員有:鬚生兼花臉雷大平、雷長江、王大卯,花旦王子忠、寶寶,青衣旦“天賜兒”,小旦兼刀馬旦“拉娃”,戲包袱“死鵪鶉”和“活安學”。另有鬚生劉金昌,大花臉來娃,旦腳高建亭,活喬老張德明等亦為主演。全班共七十餘人。常演節目有《黃河陣》、《太和城》、《文王回西岐》、《伯牙奉琴》、《假金牌》、《遊地獄》、《十三廟》、《蛟龍駒》(四本)、《絕龍嶺》、《七星劍》、《二進宮》、《出棠邑》、《五典坡》、《玉虎墜》、《狀元媒》、《串龍珠》、《雙明珠》、《打鑾駕》、《破寧國》、《春秋配》、《出五關》、《走麥城》、《抱火柱》、《法門寺》、《甘露寺》、《精忠報國》等七十餘本(折)。張德明的《打騾子》紅極一時,長期為人們所稱讚。
該班1951年8月由岐山縣人民政府接管改稱岐山縣人民劇團,原衣箱於“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