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泰莊寨建築羣

鎖定
永泰莊寨建築羣由同安寨、九鬥莊、愛荊莊、寧遠莊、和城寨、竹頭寨、榮壽莊、昇平莊、慶豐莊、積善堂、紹安莊、中埔寨等莊寨組成,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羣。 [1-2] 
永泰莊寨建築羣是閩中地區獨具特色的居住與防禦並重的大型民居羣,有1000多年曆史。歷史上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現存保護較好的有152座,其中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永泰莊寨建築羣以“原生態”的土、木、石結構,以各姓家族創建為特點,單座散建在河邊階地、山間盆地、丘陵的山坡和台地上,除在防禦設施和功能方面與福建土堡有相似之處外,其區別於福建土樓、廣西圍墾、廣東開平碉樓等防禦性鄉土建築,是“莊寨一體”又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豐富地域文化內涵的鄉土建築遺產。 [2] 
2019年10月,永泰莊寨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永泰莊寨建築羣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332-3-13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永泰莊寨建築羣歷史沿革

永泰莊寨建築羣始建於唐朝,明清持續發展,晚清幾乎遍及各村鎮。 [2] 
成厚莊,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寧遠莊,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歷時五年方成;榮壽莊,麟陽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老祿莊,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昇平莊新寨,由麟陽鄢氏十五世祖鄢光椿建於清嘉慶年間;中埔寨,始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仁和莊,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愛荊莊,開始建造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岳家莊,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嘉祿莊,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萬安堡,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北山寨,始建於清咸豐年間;和城寨,由林和城始建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谷貽堂,由黃孟鋼始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竹頭寨,始建於清朝同治三年(1865年),歷時12年建成;紹安莊,周坑黃氏第四十三世學書公肇於清同治年間建寨;慶豐莊,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開始建造;寶善堂,開始建造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鬥莊,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珠峯寨,由謝天養建於清朝末年,全寨歷時22年建成。 [2]  [7] 
2015年9月,為了推動莊寨保護修復,永泰成立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業務主管。同時,依託宗親力量創建莊寨保護與發展中心,下設理事會,由村民代表主持,在搶修莊寨本體、推動招商引資、已落地業態運營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截至2022年3月,永泰已成立了38個莊寨保護與發展理事會,累計收到社會捐資2000多萬元。 [6] 

永泰莊寨建築羣建築格局

永泰莊寨建築羣是閩中地區獨具特色的居住與防禦並重的大型民居羣,有1000多年曆史。歷史上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現存保護較好的有152座,其中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莊寨一般建於山崗、山坡台地上,寨前視野開闊,易守難攻。高大的寨牆厚達數米,下部用大塊的鵝卵石、毛塊石依據形狀幹砌而成,上部用生土夯築土牆,整堵牆下厚上薄,既穩定又堅固。莊寨大多呈現出中軸對稱的空間格局,族人按照房族、輩分等分配居住房間。中軸線上的廳堂是重要的公共空間,尤其以位於莊寨中心的正廳最為重要,屬於全體族人共有,是舉辦婚喪嫁娶儀式的場所。正廳的太師壁在當地又被稱為“公嫲龕”,用於供奉祖先牌位,其前方供桌上還放置有香爐、貢品等。 [9]  [11] 

永泰莊寨建築羣主要建築

嘉祿莊
嘉祿莊 嘉祿莊
嘉祿莊又叫同安寨,整座寨堡南北長約69米,東西寬約65米,佔地面積約39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20平方米,寨堡四周均用石壘砌(有的塊石重達三百多斤),石牆高度為4米,上又添築高2米堅硬土牆,計高6米。寨堡設三道拱架式半月形寨門,門兩旁均精選細琢過的塊石壘砌,厚度為3米,門為雙重,門板均選用厚度達30公分的硬木特製,堅固。 [3]  [11] 
九鬥莊
九鬥莊 九鬥莊
九鬥莊,位於同安村,坐北朝南,懸山式結構,正廳四梁扛井結構,雕花精美。 [3] 
愛荊莊
愛荊莊 愛荊莊
愛荊莊,位於同安鎮洋尾村,面積約5293平方米,外面是以防禦為主的建築。寨牆四周建有走馬道,寨堡下面建有地窖,寨內闢有菜地。整座寨堡依山而建,視野開闊。 [3] 
仁和莊
仁和莊(青石寨) 仁和莊(青石寨)
仁和莊又稱青石寨,位於同安鎮三捷村。莊寨坐北朝南,採光、通風、排水等設施一應俱全,碉樓、瞭望窗、過水道等防禦系統完備。莊寨為三進院落式佈局,土木穿鬥結構,懸山頂屋面,佔地面積6059平方米,建築面積5463平方米,共有房間378間,最高峯時曾居住200多人。內設廳堂、天井、廂房、跑馬道等,外側橫屋依山勢逐步抬高,整體建築高低錯落、寬窄相宜、敞藏有致。此外其木雕、石雕、樑柱、楹聯等建築裝飾精美,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3] 
寧遠莊
寧遠莊,位於嵩口鎮區月洲村的一處小山包,是一座寨堡,寨牆數百米長,6米高,都是用近一米厚的青石塊砌成的。寨牆上開有四個大門,東正門裝有兩重木門,門口留古石馬槽。莊內建築依山勢而建,一座座呈品字形的木樓彼此相連。
成厚莊
成厚莊(盧洋寨) 成厚莊(盧洋寨)
成厚莊俗稱盧洋寨,位於嵩口鎮盧洋村,為陳德美所建,內外兩重牆的寨堡式建築,佔地面積約3818平方米,莊寨位於陡峭山坡之上,易守難攻,防禦性強。 [3] 
萬安堡
萬安堡(尾寨、太平堡) 萬安堡(尾寨、太平堡)
萬安堡又稱尾寨、太平堡,位於永泰縣嵩口鎮道南村北面的大樟溪畔,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從高處俯瞰,方方正正的萬安堡雖顯蒼老,卻依然恢宏大氣。萬安堡共三層,形制已接近於閩西北的方形土樓。 [3] 
和城寨
和城寨(翠雲寨) 和城寨(翠雲寨)
和城寨又稱翠雲寨,位於丹雲鄉翠雲村。翠雲寨呈方形佈局,佔地面積約3409平方米,寨為四進三院落式佈局,寨前有一個面積約800平方米的月牙池。其有五大特色稱奇:排澇系統設施奇好,防匪通道設施奇妙,防火隔牆措施奇特,地板防腐措施奇巧,建築巨石木的運送奇蹟。 [3] 
竹頭寨
竹頭寨 竹頭寨
竹頭寨位於白雲鄉,佔地面積約3796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608平方米。建築分為前、後和中廳三進式院落,中廳正廳為“七間六廂房”結構。前、後廳與中廳正厝等寬,共計182間房間。竹頭寨因山坡地段,邊緣坡陡,建築工程浩大,歷時12年。據統計,共用了土石4000多方。現莊寨整體風貌保存較好,寨前現存7棵古松,百年來古松與古寨相伴。 [3] 
北山寨
北山寨(愛心寨) 北山寨(愛心寨)
北山寨又稱愛心寨,位於白雲鄉北山村。三進土木穿鬥結構,整體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1845平方米,懸山頂屋面,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建築。建築依山勢而建,周圍綠竹環抱,從空中俯瞰,山峯竹林呈愛心狀環繞建築。 [3] 
岳家莊
岳家莊 岳家莊
岳家莊位於白雲鄉嶺下村,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內設天井、廂房、橫屋、跑馬道等,佔地面積約302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719平方米。莊寨為土木穿鬥結構,懸山頂屋面,外側橫屋依山勢逐步抬高,沿建築中軸線依次為門廊、天井、上廳、花台坪、後樓,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3] 
榮壽莊
榮壽莊(洋尾舊寨) 榮壽莊(洋尾舊寨)
榮壽莊又稱“洋尾舊寨”,在大洋鎮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分為舊寨與新寨,舊寨在西。莊寨依山建造,居高臨下,便於防守,為上、中、下三落院連成一體。莊寨佔地面積約2894平方米,正座高6米。 [3] 
昇平莊
昇平莊(洋尾新寨) 昇平莊(洋尾新寨)
昇平莊又稱“洋尾新寨”,在大洋鎮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分為舊寨與新寨。昇平莊佔地面積約4460平方米,四進院落式佈局。土木穿鬥結構,懸山頂屋面。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傳統建築。 [3] 
寶善堂
寶善堂 寶善堂
寶善堂位於大洋鎮宵洋村,約1486平方米的面積。建築平面呈長方形,一進二落,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前階梯踏道、門廳、天井、正堂、後廳、後花台等,南北通溝各兩行橫屋帶堂屋、雨廊。建築構件上大量使用木雕,雕工精緻。 [3] 
老祿莊
老祿莊 老祿莊
老祿莊位於大洋鎮漈尾村,佔地面積約2087平方米。因建築的8根土夯大柱又得名“土厝”。整體土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一進二落,中軸線上由前埕、大門、門廳、天井、正堂、後廳、後花台等組成。自北向南佈局。 [3] 
慶豐莊
慶豐莊(坂中寨) 慶豐莊(坂中寨)
慶豐莊又稱坂中寨,位於梧桐鎮大樟溪北岸,約3937平方米的面積。傳統的土木穿鬥結構,兩進院落式佈局,有300多間房間,懸山頂屋面,外側橫屋依山勢逐步抬高,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禦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築。 [3] 
谷貽堂
谷貽堂(長萬舊厝) 谷貽堂(長萬舊厝)
谷貽堂又稱長萬舊厝,位於霞拔鄉錦安村長萬自然村,佔地面積約1727平方米。建築為土木穿鬥結構,正座七開間,兩邊雙過水,雙間橫厝,下有書院、下座回照。 [3] 
積善堂
積善堂 積善堂
積善堂的寨堡成八角形,佔地約1610平方米,寨牆基礎取巨石壘砌,面前高約7米,兩旁約高1.5米,後面約高2.5米,上築土牆,設有槍眼。共三扇寨門。寨牆的石頭抬取於屋前的溪澗中,其時上下游5公里的石頭都被抬盡。後座比正座高出4米左右。 [3] 
容就莊
容就莊 容就莊
容就莊位於霞拔鄉下園村,建築格局獨特,三進三落六廳,九天井;八㮼正座,兩邊過水橫厝,大小邊門,三面石砌圍牆。建築規模宏大,外延建築下至油坊,中有書齋樓(又稱牛角樓,形似牛角),右方建有外樓,俗稱樓仔,左後角建有二層糞椆。牛角樓尚在,外樓和糞椆現已消亡。 [3] 
紹安莊
紹安莊 紹安莊
紹安莊又稱周坑寨,在東洋鄉周坑村,為當地黃氏祖屋。莊寨選址依山面水,順應地形,寨前溪水蜿蜒自東向西流向嵩口鎮。該莊平面呈矩形,建築面積約2940平方米,八扇大厝帶左右橫厝,南北設對角角樓,依山就勢建造,層層升高。 [3] 
中埔寨
中埔寨 中埔寨
中埔寨又稱逢源堡、程德寨、八卦寨,由林孟美起蓋逢源宅後,其子程德圍建成八卦寨。莊寨為三進四落式佈局,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含門前埕地和后角池塘)。寨牆由青石壘砌,生土夯築,設有64個鬥形窗和64個隱蔽良好的射擊孔。牆內還有一米多寬、繞寨整圈的跑馬道。建築呈中軸線對稱佈局,由前埕、院井書院、大廳、後座、左右橫厝組成,左右各有花廳和花園、正廳後還有二個花台。 [3] 
珠峯寨
珠峯寨 珠峯寨
珠峯寨位於蓋洋鄉珠峯村,佔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規模宏偉,所用瓦片及線磚平磚均在五十萬塊以上,是當時縣內三大寨之一,方圓數十里的人們稱之為“最文明的寨宇”。大寨五廳十扇,共372間房,八扇、後座、下落均單間排護。雕刻的花草鳥獸人物惟妙惟肖。前後門埕、花台陽溝、書齋丁厝、圍牆炮台等,一併俱全。兩個寨門由整塊青石打磨而成,堅固美觀大方。寨內建有上下兩個炮台,據族譜記載,當時寨內還備有大鋼銃二門,百仔銃六門,邦鈎八枝,扣戕六枝,硫磺三千斤,煙硝三千斤,鉎鼎一百口,食鹽四萬斤。 [3] 
祥福堂
祥福堂 祥福堂
祥福堂位於洑口鄉山寨村,該堂佔地1040平方米,兩層,土木結構,外牆為夯土,牆體厚0.5米,內為穿鬥式木結構六㮼大厝,帶雙橫厝。其內部的防禦、生活功能齊全,有水池、柴火間、書齋等,兩邊的排水溝用條石排列着,以防人從這裏出入,防匪防盜做得滴水不漏。 [3] 

永泰莊寨建築羣文物遺存

牌匾
紹安莊正堂禮儀廳正上方,有一塊“極鶩聯輝”牌匾。清朝,祖先黃學書五十大壽時,福建學政秦綬章題寫的,祝福夫妻倆長壽、和睦。 [10] 
嘉祿莊正廳堂上掛着“孝友”金字牌匾,匾頒自朝廷,受頒的人是建起嘉祿莊的張昭乾、張昭融兩兄弟。褒獎張氏兄弟在“孝友”這項德行上,為世人樹立了一個標杆。 [11] 

永泰莊寨建築羣歷史文化

文化活動
2016年,永泰莊寨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召開,文物、建築、考古、世界遺產保護等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和城寨、中埔寨等10餘座莊寨,並針對莊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問題開展研討,明確了莊寨的遺產價值,為永泰莊寨的保護髮展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8] 

永泰莊寨建築羣文物價值

永泰莊寨建築羣以“原生態”的土、木、石結構,以各姓家族創建為特點,單座散建在河邊階地、山間盆地、丘陵的山坡和台地上,除在防禦設施和功能方面與福建土堡有相似之處外,其區別於福建土樓、廣西圍墾、廣東開平碉樓等防禦性鄉土建築,是“莊寨一體”又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豐富地域文化內涵的鄉土建築遺產。 [2] 

永泰莊寨建築羣所獲榮譽

積善堂 積善堂
2022年3月消息,谷貽堂、紹安莊、積善堂等永泰黃氏“父子三莊寨”被列入WMF2022年世界建築遺產觀察名錄。 [5-6] 
愛荊莊 愛荊莊
愛荊莊,獲得“2018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7] 

永泰莊寨建築羣保護措施

2018年10月,永泰莊寨建築羣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9年10月,永泰莊寨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永泰莊寨建築羣旅遊信息

永泰莊寨建築羣地理位置

永泰莊寨建築羣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

永泰莊寨建築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政府開車前往永泰莊寨建築羣,路程約27.6千米,用時約48分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