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夏煤田

鎖定
永夏煤田大多數位於河南省永城市和少數未開發的夏邑縣境內,屬華北晚古生代煤聚區,含煤面積為2056平方公里,遠景資源量100億噸。工作程度較高的為永城煤礦區,其次還有夏邑駱集普查區暫未開發。 [1] 
20世紀50年代開始地質勘查工作;20世紀70年代,地質十一隊與多家地勘隊伍展開永夏煤田勘探會戰,25億噸煤炭資源的探明,使永城成為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 [2-3] 
中文名
永夏煤田
地理位置
永城市
煤炭儲量
100億噸--140億噸 [2] 
煤炭類型
無煙煤
煤炭地位
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 [3] 
含煤面積
2056平方公里

目錄

永夏煤田地理位置

永夏煤田位於河南省永城市境內。 [1] 

永夏煤田沿革

永夏煤田地質勘查工作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6—1965)初步查明瞭永夏煤田區域地質概況和煤田大致分佈範圍。
第二階段(1972至今)對永夏煤田各勘查區進行詳查、勘探。
先後完成了城郊、薛湖、新橋、茴村等四個勘探區的詳查工作,選擇新莊井田、車集井田、陳四樓井田、城郊井田、新橋井田和劉河井田進行勘探。永夏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累計完成鑽探進尺90多萬米,提交各類地質報告25份,物探報告17份。
從50年代至今已探明儲煤面積1220平方公里,天然焦5.93億噸,可採煤層3~5層,總厚度6.6米。遠期儲煤量100億噸,屬低硫、低磷、低灰分、高發熱量的優質無煙煤,是冶煉特種鋼和發展電力、煤化工的理想原料。1991年國家確立永夏礦區重點開發項目,已累計投資7億元,建成葛莊、新莊、陳四樓、城郊、薛湖、順和、劉河等礦井。
截至2000年底,永城市已開採的四個礦井造成塌陷土地12872畝,其中塌陷耕地約1.1萬畝,佔塌陷地總面積的91%;涉及村莊搬遷23個,1863户共7216人;直接經濟損失達6374萬元。永城煤礦區現有5對生產礦井(含城郊煤礦)均衡生產期年影響土地4893畝。規劃8對礦井全部投產後,均衡生產期年影響土地近8000畝,每年有1478人喪失土地。到礦區開採結束時,地表積水面積達18.42萬平方米,蓄水量為4億立方米,形成12個面積不等的積水盆地,將有497個村莊約27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礦區塌陷影響範圍內有橋樑49座,涵洞295座。開採塌陷將影響河溝兩岸的電灌站19座,水利設施遭到破壞,大部分需重建或大修等。
永城煤炭資源開採對土地的破壞屬嚴重到極嚴重級,採煤地面塌陷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安定問題。
永城煤礦區塌陷土地的復墾模式主要有“耕地+養殖用地”、“建設用地+養殖用地”和“養殖用地+林地”3種。永城市政府成立了土地復墾工作領導組,制定和出台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並建立了土地復墾公司。神火集團累計投入復墾資金3000多萬元,復墾塌陷地4185畝,佔穩沉面積的56.9%;復墾后土地主要用於耕種、養殖和村鎮建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