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溝遺址

鎖定
水溝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糜杆橋鎮北水溝村與相家溝村之間的山樑之上,面積約14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古遺址。 [1] 
2004年,周公廟考古隊發現水溝遺址。整個遺址現有可證城址的南北城牆縱長約1000米,東城牆長約1400多米,高6~18米不等,整個城牆依山樑走勢而築,呈不規則方形。水溝遺址文化堆積較厚,大多在2、3米以上,且遺物豐富。在崖上常常暴露有一些灰坑,這些灰坑多呈袋狀,灰坑壁面與底面都經過處理,堅硬而光滑。共採集到陶器20多件,包括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西周以及秦文化的遺物。另外還有幾十件生產工具和裝飾品。水溝遺址的發現,對重新認識周原,樹立大周原考古的觀念,以及推動西周考古與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3-4] 
2013年5月,水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水溝遺址
地理位置
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糜杆橋鎮北水溝村與相家溝村之間的山樑之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32-1-43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水溝遺址歷史沿革

東牆外的槽溝 東牆外的槽溝
2004年,周公廟考古隊發現水溝遺址。 [1]  [5] 

水溝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南牆 南牆
水溝遺址北依千山餘脈,東臨紙坊河,依山傍水,北高南低,南北高差約150米,最高處海拔約1070米。整個遺址現有可證城址的南北城牆縱長約1000米,東城牆長約1400多米,高6~18米不等,整個城牆依山樑走勢而築,呈不規則方形,面積約140萬平方米。 [2]  [5] 
城牆
水溝遺址城牆
水溝遺址城牆(2張)
水溝遺址城牆有多個鮮明的特點。首先是坐落於山樑之上,城牆走勢沿陡峭的斷崖而築,體現了防禦功能和智慧應用;其次建築方法特殊,即夯土緊貼斷崖崖面,如同砌磚一樣,既保護崖面又具防禦功能,在平緩地帶築牆,寬約3~6米。夯土土質較純,卻極為堅硬,板築夯層清晰,每層約20釐米,夯窩明顯,直徑有3釐米左右。城內發現多處爐壁遺存,從其燒結跡象看,可能為熔銅遺蹟。另外在城內及南城外還發現夯土基址,專家認為應是大型建築地基,特別令專家高度重視的是其夯土基址類似水泥地面,厚約5釐米,地面平整,質地堅硬,製作講究,而且是多層重疊式,有一處大型建築遺址的“水泥地面”,竟然有九層之多。此外還在6000多年前的灰坑中發現大量彩陶、青陶和黑陶的碎片,以及卜骨、骨器和石器等。 [1]  [5] 

水溝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水溝遺址採集生產工具 水溝遺址採集生產工具
水溝遺址採集文物有建築材料,如條形磚、空心磚,還發現了排水管道;陶器20多件,包括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西周以及秦文化的遺物;生產工具主要有石質、骨質和陶質。器形主要有石鏟、石鏃、石刀、石網墜、石錛、石球、骨鏃、骨針、陶紡輪以及玉鏟等。 [3-4]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器
水溝遺址採集陶片圖 水溝遺址採集陶片圖
陶器陶質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另外還有少量的褐色陶,而灰陶、黑陶少見。紋飾主要為刻劃紋,紋飾細密,並多飾於器壁較薄的泥質陶上。此外還有附加堆紋、繩紋等。圓點、勾葉組成的花帶紋為主。調查所得的陶器有缽、罐、缸、甕、葫蘆瓶、尖底瓶、盆等種類。 [4] 
陝西龍山文化的陶器
水溝遺址龍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紅陶、褐色陶和灰色陶,黑色陶少見。陶質可分為泥質陶和夾砂陶兩種,以夾砂陶的陶片數為多。器形有雙大耳罐、罐、小杯之類。 [4] 
西周與秦文化時期的陶器
西周與秦文化的陶片發現得不多,主要為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也有一些泥質紅陶。紋飾主要為繩紋,紋飾較粗。可以確認的器物有鬲、罐等。 [4] 

水溝遺址研究價值

水溝遺址的發現,對重新認識周原,樹立大周原考古的觀念,以及推動西周考古與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溝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水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水溝遺址旅遊信息

水溝遺址地理位置

水溝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糜杆橋鎮北水溝村與相家溝村之間的山樑之上。

水溝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水溝遺址,路程約14.5千米,用時約2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