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東崔府君廟

鎖定
水東崔府君廟,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水東村北街,佔地面積約834平方米,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1] 
水東崔府君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重修齊聖廣佑王廟碑》及正殿檐柱題記記載: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德四年(1300年)、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曾多次重修。水東崔府君廟是為紀念唐貞觀年間(627~649)曾任長子縣令的崔珏而設立。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正殿為元代遺構,拜殿及東西耳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建築則為清代。該廟由南至北主要有:舞樓、拜殿、正殿,兩側為妝樓(山門)、看樓、廂房、耳殿。正殿檐下鋪作的外轉和金柱頭闌額、普柏枋等構件上均飾有彩畫。採用綠、青、黑、粉四色素畫。廟內多有構圖精美的木雕、石雕裝飾。水東崔府君廟建築佈局保存比較完整,正殿具有晉東南地區金代後期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正殿當心間東側檐柱柱礎上刻有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重修題記,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  [3] 
2013年5月,水東崔府君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水東崔府君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水東村北街
所處時代
元至清代
佔地面積
約 834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828-3-12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水東崔府君廟歷史沿革

水東崔府君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重修齊聖廣佑王廟碑》及正殿檐柱題記記載: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德四年(1300年)、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曾多次重修。 [1] 
正殿屋頂東側琉璃大吻為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遺物。 [3] 

水東崔府君廟建築格局

拜殿 拜殿
水東崔府君廟是為紀念唐貞觀年間(627~649)曾任長子縣令的崔珏而設立。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35.2米,東西寬23.7米,佔地面積約834平方米。據建築現狀推測,正殿應為元代遺構,拜殿及東西耳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建築則為清代。該廟由南至北主要有:舞樓、拜殿、正殿,兩側為妝樓(山門)、看樓、廂房、耳殿。 [1] 

水東崔府君廟主要建築

山門
山門
山門(2張)
水東崔府君廟山門二道,位於耳樓下層當心間,即掖門;與掖門相向在街巷的南側分立磚雕影壁各一堵。 [3] 
正殿
正殿
正殿(4張)
水東崔府君廟正殿坐落在廟宇最北且最高的平台上,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排山鈴鐺脊。正脊與垂脊皆為手工捏製的蓮花脊筒組拼而成,兩端大吻為琉璃質地。前檐施八稜抹角砂石柱,柱身有收分,下設覆蓮柱礎。外檐柱頭斗栱為五鋪作出雙杪,皆做琴面假昂頭,耍頭斜殺內凹,各間均施補間鋪作一朵,形制同柱頭鋪作。柱頭鋪作裏轉出雙杪,單栱計心造。補間鋪作裏轉出三杪,偷心,並出上昂承下平槫。樑架結構為殿內廳堂做法,六架椽屋前乳栿承四椽栿用三柱。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與丁華抹頦栱相交承託脊槫。各槫下襻間均用實拍捧節令栱。 [1] 

水東崔府君廟文物遺存

琉璃脊飾
正殿屋頂東側琉璃大吻高1.44米,長1.15米,型體較大。釉面為黃綠兩色,花飾與龍紋外凸,呈現出較強的立體感。龍吻立面除了飾有向上騰繞的小龍外,另在吞口腦後有小型龍首一隻,正調皮地張口吞其發須,形成一尊正吻有五條龍的形制。 [3] 
彩畫、木雕和石刻
彩畫
彩畫(2張)
正殿檐下鋪作的外轉和金柱頭闌額、普柏枋等構件上均飾有彩畫。採用綠、青、黑、粉四色素畫。廟內多有構圖精美的木雕、石雕裝飾。 [3] 

水東崔府君廟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保定之祁州鼓城縣郭村人。生於隋朝。六月六日子時出生時光耀滿室,異香不散,人皆奇之。七歲就學,聰明穎異,日記千言。唐貞觀元年(627年),授兵部員外郎。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春二月,出任長子縣令,除虎害。歷任四邑,有惠愛之風,多仁德之政。 [3] 

水東崔府君廟文物價值

水東崔府君廟建築佈局保存比較完整,正殿具有晉東南地區金代後期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正殿當心間東側檐柱柱礎上刻有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重修題記,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 

水東崔府君廟保護措施

水東崔府君廟遺址碑 水東崔府君廟遺址碑
2013年5月,水東崔府君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水東崔府君廟旅遊信息

水東崔府君廟地理位置

水東崔府君廟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水東村北街。 [1] 

水東崔府君廟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水東崔府君廟,路程約4千米,用時約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