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

鎖定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水口山鎮,是宋至清時期的遺址。 [2]  [5]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涵蓋了9個文物單位,包括水口山第三冶煉廠、鉛鋅礦影劇院、五號礦井、斜坡式古礦井—憶苦隆、老鴉巢冶煉遺址、水口山原辦事公署、龍王山露採場、康漢柳飯店、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會舊址—康家戲台。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是中國近現代最重要的鉛鋅礦之一,它最初採用了土法採礦、選礦和煉鋅技術,其採礦和冶煉遺址中保留了較多的中國傳統煉鋅技術的實物資料,它也是中國第一家採用西法採礦、選礦和冶煉的鉛鋅礦廠擁有中國第一個自建機械提升礦石的有色金屬礦井、第一個機械選礦廠、第一家西法煉鉛廠和第一家西法煉鋅廠等。水口山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採礦遺址、冶煉遺址和早期工業建築,尤其是第三冶煉廠保存了完整的當代煉鉛生產車間,是中國鉛鋅礦採礦、選礦和冶煉從傳統手工業到近代工業演變和技術發展的見證。 [2]  [5-6] 
2013年5月,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
地理位置
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382-1-38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歷史沿革

宋神宗時期,水口山就有民間開採礦石。 [2] 
水口山鉛鋅礦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成立鉛鋅礦局,實行規模化開採。當時鉛鋅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被譽為“世界鉛都”。 [2]  [5] 
水口山第三冶煉廠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於長沙的“湖南黑鉛提煉廠”,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搬至現址,1952年,改稱水口山礦務局第三冶煉廠。 [4-5] 
二號豎井,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 [4-5] 
民國十一年(1922年),毛澤東和蔣先雲、謝懷德、毛澤覃等來到水口山,在康家戲台設立了“湖南水口山工人俱樂部”。同年12月5日,發生了的“水口山工人大罷工”。曾在水口山鉛鋅礦當過敲砂童工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耿飈由此走上井岡山,踏上革命征程。 [2]  [4]  [6] 
五號堅礦井,建於1957年。 [5]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水口山鉛鋅礦遺址被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裏面還存有揹簍、燈具、鐵錘、鋼釺等大量古代採礦工具,供當時的人們在此“憶苦思甜”,因此這座古礦井還有個稱呼叫“憶苦窿”。礦洞在20世紀90年代封口。 [4] 
2014年12月底,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吳順東領隊,對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進行考古調勘與試掘工作是,通過前期調勘和試掘,基本釐清了各期、各階段不同遺存的基本構成、屬性及時代,對水松地區的採礦、冶煉及各時期生產生活相關情況有了進一步瞭解。 [3]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涵蓋了9個文物單位,包括水口山第三冶煉廠、鉛鋅礦影劇院、五號礦井、斜坡式古礦井—憶苦隆、老鴉巢冶煉遺址、水口山原辦事公署、龍王山露採場、康漢柳飯店、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會舊址—康家戲台。 [2]  [5] 
斜坡式礦井(憶苦隆)
斜坡式礦井 斜坡式礦井
斜坡式礦井(憶苦隆),位於水口山鉛鋅礦礦部東南,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是中國第一口用西法開採鉛鋅礦的斜井。該井井口迎南而開,呈斜坡式,進人礦井向左折回,再向右為寬敞的礦井歇台,寬約12米,長約60米,高約8米。井內有有作業採場、放礦鬥、充填採場、礦柱充填天井、通風天井、斜場道等作業場所,發現大量的傳統採礦工具,如竹揹簍、燈具鐵錘、鋼釺、竹縮節、木製溜槽、木方框支架等。1968年,憶苦隆曾開闢為憶苦思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人們參觀,遺存有雕塑、演出舞台等文物。由於洞內產生廢氣,洞口塌陷。 [5] 
二號豎礦井和五號豎礦井
二號豎礦井和五號豎礦井 二號豎礦井和五號豎礦井
二號豎礦井和五號豎礦井,位於水口山鉛鋅礦礦部西北。二號堅礦井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是鉛鋅礦地下至地面礦石提拉的主礦井,是中國第一口用西法開採鉛鋅礦的豎井。該井初開是斜坡式礦井,後經技術改造,變成提拉式豎井,1949年,復礦後,多次對其進行技術改造,現仍為鉛鋅礦出礦主井。五號堅礦井建於1957年,是人員地面地下提拉的通道,是新中國第一口開採鉛鋅礦的豎井。該井設雙層雙罐,分主罐和副罐,主罐用於生產,副罐用來載人,仍在使用。 [5] 
老鴉巢冶煉遺址
老鴉巢冶煉遺址,位於老鴉巢東部山體半山腰上,由於千百年來礦體的開採和不斷髮展,多被掩填。其面積較大,分佈較廣,從龍王山、老鴉巢、鴉公塘一直到半邊街等幾十萬平方米範圍,均有冶煉爐渣、炭末等遺蹟。 [5] 
水口山第三冶煉廠
水口山第三冶煉廠 水口山第三冶煉廠
水口山第三冶煉廠,原名“湖南黑鉛提煉廠”,中國第一家西法煉鉛廠。2006年,該廠停產。廠內保存着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完整的生產流水線和車間,包括完整的燒結鍋車間、鼓風爐車間、煙化車間、電解車間及早期煙囱等,展現着現代煉鉛工藝的整個流程。 [5]  [6] 
龍王山礦石採選場遺址
龍王山礦石採選場遺址,始採於漢,時為無序開採硫磺礦、銀礦。清政府派俞光容開採,主要開採鉛、銅、鋅、金、銀、錫、硫、鐵銀等礦石。1980年10月,開始機械化大面積開採。露採場山體上下落差約600米.並形成不規則台階,每級高達8米寬4~6米,最底部長約280米,寬35米。層級而上,最頂部長約400米,寬約200米,露採場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 [6] 
水口山鉛鋅礦局辦事公署舊址
水口山鉛鋅礦局辦事公署舊址 水口山鉛鋅礦局辦事公署舊址
水口山鉛鋅礦局辦事公署舊址舊時稱白寮台,是水口山工人勞作後休息的聚集地。始建於民國初期,是當時鉛鋅礦局的辦事公署。位於水口山鉛鋅礦區南部,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二層歐式小洋樓,磚木結構,歌山頂滴水平檐,紅板瓦覆面,外牆為紅砂碎石覆面。 [6] 
水口山礦務局影劇院舊址
水口山礦務局影劇院舊址始建於1978年,佔地面積約1064平方米,設有座位1500個,使用35毫米座機放映,其放映設備,演出燈光、音響、舞美等設施保存完整。2006年,停止使用。 [6] 
康漢柳飯店舊址
康漢柳飯店舊址始建於清末民初,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覆面,佔地面積42.3平方米,為典型的湘南農家二層閣樓式住宅。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毛澤東考察水口山鋅礦工人現狀時居住在此,現仍保留有當時領導人開會的房間。 [6] 
康家戲台
民國時期的康家戲台 民國時期的康家戲台
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舊址一康家戲台位於常寧市松柏鎮金聯村康家溪畔。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面積77.37平方米。磚木結構,平面呈“凸”字形,重檐數山頂,小青瓦。綠琉璃瓦剪邊,正脊兩端為龍形正吻,羅剎寶頂居中。民國十一年(1922年)11月27日,在康家戲台召開了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12月5日,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罷工 [6]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文物遺存

20世紀60年代,水口山礦務局影劇院舊址房屋夾牆牆縫裏曾發現過大革命時期使用的梭鏢、大刀等,現收藏於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內。 [6]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所獲榮譽

2018年,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遺址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 [4] 
2024年2月,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入選湖南省第一批省級大遺址名單 [7]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研究價值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是中國近現代最重要的鉛鋅礦之一,它最初採用了土法採礦、選礦和煉鋅技術,其採礦和冶煉遺址中保留了較多的中國傳統煉鋅技術的實物資料,它也是中國第一家採用西法採礦、選礦和冶煉的鉛鋅礦廠擁有中國第一個自建機械提升礦石的有色金屬礦井、第一個機械選礦廠、第一家西法煉鉛廠和第一家西法煉鋅廠等。水口山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採礦遺址、冶煉遺址和早期工業建築,尤其是第三冶煉廠保存了完整的當代煉鉛生產車間,是中國鉛鋅礦採礦、選礦和冶煉從傳統手工業到近代工業演變和技術發展的見證。 [4-5]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旅遊信息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地理位置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水口山鎮。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路程約30.9千米,用時約4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