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能行血

鎖定
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類基本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血液的運行離不開氣的推動作用,氣的推動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動力。臨牀治則治法中,補氣活血,行氣活血等方法均源於氣能行血的理論。
中文名
氣能行血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目錄

氣能行血概念

指氣的推動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動力。

氣能行血解讀

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類基本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素問·調經論》説:“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景嶽全書·血證》又説:“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唯斯而已。”氣與血都由人身之精所化,而相對言之,則氣屬陽,血屬陰,具有互根互用的關係。氣有推動、激發、固攝等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等作用。故《難經·二十二難》説:“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化生基礎和載體,因而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説法。
氣能行血,是指血液的運行離不開氣的推動作用。血液的運行有賴於心氣、肺氣的推動及肝氣的疏泄調暢,《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説:“運血者,即是氣。”因此,氣的充盛,氣機調暢,氣行則血行,血液的正常運行得以保證。反之,氣的虧少則無力推動血行,或氣機鬱滯不通則不能推動血行,都能夠產生血瘀的病變。再者,氣的運行發生逆亂,升降出入失常,也會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出現血液妄行的病變,如氣逆者血隨氣升,氣陷者血隨氣下等等。

氣能行血中醫應用

氣能行血,所以臨牀上在治療血液運行失常時,常常配合補氣、行氣、降氣、升提的藥物,即是氣能行血理論的實際應用。如補陽還五湯,本方由生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組成,本方證由中風之後,正氣虧虛,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即王清任所謂“因虛致瘀”。治當以補氣為主,活血通絡為輔。本方重用生黃芪,補益元氣,意在氣旺則血行,瘀去絡通,為君藥。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血,用為臣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協同當歸尾以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力專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藥力,亦為佐藥。全方的配伍特點是:重用補氣藥與少量活血藥相伍,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顧;且補氣而不壅滯,活血又不傷正。合而用之,則氣旺、瘀消、絡通,諸症向愈。本方很好的體現了氣能行血的理論。
[1-3] 
參考資料
  • 1.    宋一倫,楊學智主編 .《基礎理論與疾病》: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年
  • 2.    孫廣仁主編.《中醫基礎理論》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
  • 3.    鄧中甲主編.《方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