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猿

鎖定
《毛猿》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1921年創作的一部兼有現實主義表現主義象徵主義的經典戲劇。 [1] 
該劇共八場。作品極為細緻地刻畫了處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從樂天知命、盲目樂觀到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可悲地位的心理過程,反映了工業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里勞動者失去歸屬找不到出路的迷惘和痛苦。 [2] 
劇作廣泛運用了表現主義戲劇技巧,大量使用現代小説的表現手法、“意識流”、獨白、人物內心活動的舞台外化、非台詞的導演説明等,是美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作。 [3] 
作品名稱
毛猿
外文名
The Hairy Ape
作    者
尤金·奧尼爾
創作年代
1921年
文學體裁
戲劇
首次上演
1922年

毛猿內容簡介

《毛猿》描寫的是航海工人的生活。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郵船上,燒火工人們居住在擁擠的前艙。他們生活窮困,性情暴躁,形容古怪。司爐工揚克是他們當中最有威信的。他沒有家庭,沒有父母妻兒,也沒有親戚朋友,生活貧困,工作繁重,但沒有失業的憂慮。他文化水平低下,頭腦簡單,對生活向來充滿信心,根本不感到自己是處在社會的底層,終日悠然自得,認為自己是世界的基礎,代表着一切。他的夥伴派迪和勒昂則不同意他的觀點。有一天,資本家小姐米爾德里德來到船上,把他稱為“骯髒的畜生”,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決定要進行報復。以後,他在大街上向位有錢的紳士大打出手,發泄心頭的仇恨,結果被警察抓進了監獄。出獄後他打算炸燬米爾德里德父親的鋼鐵公司,又沒得逞。幾番碰壁後,他十分沮喪地來到動物園,與關在籠子裏的猩猩訴説衷腸,並打開鐵門,讓猩猩走出籠子。正當他想拉猩猩一起去報仇時,猩猩一把將他抱住,折斷他的肋骨後把他扔進了籠子。在籠子裏,揚克痛苦地站起來,迷惘地環顧四周後,像一堆肉,癱死在地上。 [4] 

毛猿創作背景

奧尼爾和往昔的哲人們一樣,面對高度發達的美國文明社會,他苦苦追索着人生意義與歸屬的“斯芬克司之謎”。正是這種追索,才使他萌生了寫《毛猿》一劇的慾望,也是他寫其他許多劇本的動機所在。 [5] 
劇中主人公揚克有其生活原型,是作者認識的一個愛爾蘭籍的燒火工人,後來投水自殺了。為什麼一個身強力壯的人要自殺?這個問題後來就成了作者創作此劇的最初動力。 [6] 

毛猿人物介紹

羅伯特·史密斯
主人公綽號“揚克”,是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原始人類的象徵。他脾氣古怪,外貌像毛猿,缺少文化教養,是一艘大西洋郵輪上的司爐工,但有強健的身軀和過人的體力,他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世界的動力。但他卻遭到如有錢小姐米爾德里德的侮辱。他充滿着力量和勇氣,同時他感到迷惘而憤怒,他離開了輪船,企圖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在大街上橫衝直撞,卻四處碰壁。他去求於“世界產聯”,也只是得到‘頓臭罵與毒打。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任人類社會中沒有真正的地位。他到了別無選擇的地步,只有走進動物園,打開籠門與毛猿為伍,他在與毛猿的大力擁抱中死去。 [7] 
米爾德里德·道格拉斯
米爾德里德是資產階級的代表。她的父親是鋼鐵公司的總經理、輪船公司的董事長。她年方二十,身材苗條而顯得纖弱單薄,臉色蒼白,穿一身白色衣服,更顯得虛弱無力。她的外表形象,與滿身煤灰、身體強健的揚克及其他工人形成鮮明對照。這不僅顯示出她那不同於工人階級的優越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而且還象徵性地表現出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她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個階級無法代表時代和世界的動力。米爾德里德小姐看到上身裸露、滿臉烏黑、貌若人猿的揚克,就下意識地感到有一種“無名的、深不可測的、赤裸裸的、無恥的獸性”有力地打擊了她,使她身心震顫,她把揚克當作了人猿。米爾德里德則是異己力量、仇恨與恐懼的象徵。 [8] 
派迪
派迪是個老水手,愛爾蘭人,他嚮往帆船時代,留戀封建社會,是一個復古主義者。他的大半輩子在輪船上度過,到了年老體弱之年,仍然拖着乾癟的身子在郵輪上當燒火工。他的面孔長得極像猴子,“一對小眼睛裏飽含着那種動物的悲哀、忍受痛苦的神情”。他以往那受資本家剝削和壓迫的經歷使他感到與周圍環境不協調,他對揚克那種自信與自足不以為然。派迪是這個罪惡社會的見證人。然而,他並沒因此而奮起,沒有向前看,去尋求解脱苦難的正確道路,而是往後看,沉醉在對封建社會的美妙的回憶之中。 [9] 
勒昂
勒昂是一個燒火工人,一個空想社會主義者。在工人中間,他雖有一定的威信,但遠沒揚克那樣受人尊崇,他的講話常常遭到工人們的嘲諷。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他和派迪一樣也有較清醒的認識,因而他也不同意揚克的那種盲目自信他認為,他們這些燒火工人生活和工作的這艘大輪船是座地獄,而且工人們很快就要死在裏面,因此,就不應該麻木不仁地滿足現狀,糊里糊塗地任人宰割。 [9] 

毛猿作品鑑賞

毛猿作品主題

《毛猿》的副標題是“古代和現代生活的八場喜劇”,劇中的大郵船既象徵了現代生活,同時又象徵了遠古的野蠻生活。劇本旨在對人類生存價值加以探討,即探討人怎樣才能被看作人,或者個人與社會的矛盾如何才能解決。從劇本的副標題可以看出,作者認為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老問題;而戲劇的結尾又告訴人民,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劇中主人公揚克是現代人的一個象徵,他在現代生活中無法找到出路,想倒退。但又不可能返回原始生活,因為他畢竟是現代人,不可能和猩猩共處。作者認為,現代社會使人失去了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質所在,使人喪失了和自然的廣致性,而人要生存下去,又不得不去尋求這種一致;但是尋到了,也無濟於事,反而滅亡。《毛猿》一劇所揭示的就是現代人的這種尷尬的窘境,劇中處處出現籠子的形象可説是這種窘境的象徵,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人類前途的悲觀情緒。
《毛猿》是一部表現主義的象徵劇,同時又有現實主義成分。這是因為作者在追求戲劇的象徵意義時沒有主觀臆造象徵物,而是從現實生活中抽取某種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和人物來構成劇本此外,劇中的基本情節如米爾德里德小姐去機艙時的場面和揚克在“產聯”的經歷等也是按生活的本來面目加以描寫的。所以,撇開象徵意義,此劇還具有深刻反映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和所謂“工會”的虛偽性的現實意義。揚克既可以作為“人的一個象徵”,又可以看作一個實實在在的美國工人,一個有個性的人物。他一開始躊躇滿志,自以為是“社會動力”,後來經過一連串事件終於悲觀失望,不惜以猩猩為友而又死於猩猩之手。這既是象徵意義的現代人的悲劇,又是現實意義的美國不覺悟工人的悲劇。 [6] 

毛猿藝術特色

《毛猿》作為表現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是象徵與獨白的成功運用,從而達到了表現靈魂的創作目的。
劇中的人物大多具有象徵意義,整個劇情也構成了一個象徵的框架。揚克象徵着不斷進取的人類精神,他是全劇的核心人物。郵輪、警獄、動物園的鐵籠都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象徵,揚克輾轉奮鬥於其中。他由自信到迷惘,由迷惘到抗爭直至絕望與死亡。他的抗爭先是在郵輪,繼而在監獄,最後死於關猩猩的鐵籠。這實際上是從“牢籠”到“牢籠”的悲劇性奮鬥過程。全劇借這一基本情節框架隱喻了人類為擺脱苦難,尋找自身位置與價值,探索人生歸屬的過程,象徵性地表現了現代人難以擺脱異己力量的悲劇命運,同時表達了不屈不撓、永遠進取和不斷探索的人類意志。所以,《毛猿》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毛猿》還常常用大段的內心獨白來展示人物心靈深處的矛盾衝突,表現深層的心理內容和精神世界。這也是奧尼爾整個創作的一大特色。如《毛猿》的結尾,揚克對大猩猩的那段著名獨白,是表現這一人物心靈世界最淋漓盡致的論斷。揚克在一連串的挫折之後,精神失常,茫然地來到動物園後,就和猩猩交上了“朋友”見如故地談開了。作者藉助於幻覺手法描寫的人物獨白。揚克此時已把猩猩當作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聯合、可以傾訴衷腸的朋友,他們之間有一種和諧的關係,這意味着揚克已退回到了原始時代。這段下意識的獨白,展示了揚克深層心理中非理性的內容,表明了他內心深處潛藏着不屈不撓的抗爭意識,這個人物的象徵意藴也顯得更豐富了。可見,奧尼爾的這種長篇獨白有助於加深戲劇的心理表現深度。 [10] 

毛猿作品影響

《毛猿》對後世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讓後世能夠了解到精神出現危機後會給人的生活帶來怎樣的不良後果,意義在於教現代的人們如何將精神生態迴歸到初始和諧的狀態。因為現代社會還是會不斷地追求發展,雖然發展不可被阻止,但是《毛猿》當中也向現代人提供了讓精神危機推遲出現或避免出現的方法一一吸取揚克的教訓。揚克式的悲劇不僅是他自己的悲劇,更是大家的,揚克式的悲劇對後世而言是一種精神危機,這種危機直接影響到了後世人的正常生活狀態。 [11] 

毛猿作品評價

劇評家彼得森·詹姆士:奧尼爾先生改變了所有嚴格的猴子房管理條例。“在他的動物園裏,大猩猩的籠子不上鎖,以便他任何時間都能接待來訪者。揚克·斯密斯必須作的一切就是開門,大猩猩走出來將他擁抱至死。事情就是這麼容易!!至於大猩猩折斷‘揚克’的筋骨後往何處去,那就不是奧尼爾先生的事了。他把籠子一打開,他的任務就完了。” [12] 

毛猿出版信息

ISBN
譯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7805956839
/
遠方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1年
7531213648
馮國超
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3年8月
/
熊敏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年1月

毛猿作者簡介

尤金·奧尼爾 尤金·奧尼爾
尤金·奧尼爾(1888-1953),美國20世紀劇作家,被譽為“美國的莎士比亞”,是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1888年10月16日奧尼爾生於紐約百老匯大街巴特雷旅館,其父詹姆斯奧尼爾是一位很有表演才能的演員。奧尼爾幼時跟隨從事巡迴演出的父親在美國各地生活。1906年奧尼爾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之後,奧奧尼爾在其父劇團當助理,也做過水手。1911年,奧尼爾在新倫敦的《電訊報》當記者,這時他決定當一個劇作家。1914年,奧尼爾赴哈佛大學跟貝克教授學寫戲,因無力負擔學費,一年後退學。1916年他開始參加非商業性的普羅文斯敦業餘劇團的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此後,奧尼爾在戲劇創作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曾四次獲得普利策獎(1920,1922,1928,1957),並於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奧尼爾婚姻幾多變故,一生酗酒,患有抑鬱症和極度的神經緊張,1953年11月27日逝世於波士頓旅館。 [13] 
奧尼爾是美國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評論界曾指出:“在奧尼爾之前,美國只有劇場;在奧尼爾之後,美國才有戲劇。”主要作品有《瓊斯皇》《毛猿》《天邊外》《悲悼》等。 [13] 
參考資料
  • 1.    《毛猿》:走出牢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引用日期2020-03-20]
  • 2.    汪義羣.奧尼爾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06:第148頁
  • 3.    高清海.文史哲百科辭典: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05:第119頁
  • 4.    鄭克魯.20世紀外國文學史 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2:第670頁
  • 5.    鄭克魯.20世紀外國文學史 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2:第671頁
  • 6.    智量.國文學名作自學手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04:第440頁
  • 7.    賈娟,龔自亮.世界文學名著速查手冊:彩圖版:中國書店,2007.04:第402頁
  • 8.    鄭克魯.20世紀外國文學史 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2:第675頁
  • 9.    鄭克魯.20世紀外國文學史 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2:第673頁
  • 10.    鄭克魯主編.20世紀外國文學史 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2:第675-676頁
  • 11.    李崢. 淺析《毛猿》帶給後世的影響和意義[J]. 芒種月刊, 2013, 000(011):P.156-157.
  • 12.    廖可兑. 論《毛猿》[J]. 外國文學研究, 1986(3):27-33.
  • 13.    李雪榮,吉晶玉.20世紀西方文學選讀: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第14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