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歸責

鎖定
歸責,又稱為法律責任的歸結,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1] 
中文名
歸責
別    名
法律責任的歸結
原    則
責任法定原則、公正原則
基本原則
合法、公正、有效、合理

歸責歸責的原則

在我國,歸責的原則主要可以概括為:責任法定原則公正原則效益原則合理性原則

歸責責任法定原則

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範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範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的時候,按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範圍、責任 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歸責公正原則

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必須做到五點:第一,對任何違法、違約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第二,責任與違法或者損害相均衡,即人們通常所説的“責罰相當”、“罰當其罪”。第三,公正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做到合理地區別對待。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非以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責任。第五,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地追究法律責任,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者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歸責效益原則

是指在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應當進行成本收益分析,講求法律責任的效益。

歸責合理性原則

是指在設定及歸結法律責任時考慮各當事人的心智與情感因素,以期真正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

歸責總結

上述四項歸責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八個字。而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地歸結法律責任,是正確、充分地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實現法的價值的必要條件,進而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