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宗政體

鎖定
按亞里士多德的解釋,劃分國家政體有兩個標誌:一是這個城邦的“最高治權的執行者”人數的多少;二是這些“最高治權的執行者”實行統治的目的,是否“旨在照顧全邦共同的利益”。從政體劃分第一標誌看,凡以一個統治的正宗政體,稱之為君主政體;它的變態政體稱之為暴君政體。凡由少數人統治的正宗政體,稱之為貴族政體;它的變態政體稱之為寡頭而君憲政體的本義即為專政。政體。凡是以多數人統治的正宗政體,稱之為共和政體;它的變態政體稱之為平民(民主)政體。從政體劃分第一標誌看,凡旨在照顧全邦共同利益的政體屬於正宗政體,亦即正常形式的政體;相反,如果不是旨在照顧全邦的共同利益,而只是照顧作為最高治權執行者的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的利益,那就是變態政體,亦即反常形式的政體。
中文名
正宗政體
領    域
政治
標    誌
最高治權的執行者
別    稱
君主政體
思想把握
對亞里士多德政體思想的總體把握
亞里士多德作為繼蘇格拉底、柏拉圖之後古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他是古希臘的學術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臘城邦政治思想的總結者。他所生活的年代,正處在城邦時代向帝國時代的轉折點。處於對城邦生活的不舌和在現實政治下論證城邦存在的合理性,他對古希臘城邦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研究,對城邦的歷史和諸邦政治制度進行了認真地調查、比較、分析,廣泛地探討了城邦的各種問題,研究了理想城邦的基本原則,規劃了他們的幾乎每一個細節。從而將希臘城邦政治文化的成果以理論的形式保存下來並傳給後世。
亞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希臘的奴隸主民主政治已經衰落,奴隸制城邦國家也瀕於崩潰,整個社會渾濁,人心冷漠,以前那種為城邦利益而盡義務的人生觀,已經被各種利己主義,懷疑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悲觀主義思潮沖淡,亞里士多德哀嘆當時社會上爭權幹祿,驕奢淫逸,貪圖錢利,沽名釣譽的風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