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一

(正一教)

鎖定
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張角於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後,同年七月,漢中地區張修也率五斗米道響應。
中文名
正一
相關人物
張修

正一歷史傳説

中央黃色法衣為第64代張道禎天師 中央黃色法衣為第64代張道禎天師
張天師捉鬼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明人羅懋登的長篇通俗小説《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隨同鄭和下西洋的兩個法師之一便是張天師,而筆記中記載張天師捉鬼的故事也極多。故鄉有座名謂“祥雲觀”的道觀,是元初濮鑑建造,原名玄明觀,為江南三大道觀之一,清初為避康熙玄燁諱才更名“翔雲”。據説當初香火極盛,但我看到時就只剩了一個山門,還有兩隻在“文革”中被紅衞兵拉倒的石獅子。山門是用條石砌成,正中有條裂縫,老人説那就是張天師路過此地時與觀主張和鬥法失利,一怒之下用法劍砍出來的。雖然我看不出哪有劍砍的痕跡,但聽到這故事卻讓人大為神往,幾乎信以為真,因為居然還有事實佐證。在筆記中,天師和法官向來以“五雷法”降妖伏魔,清人袁枚續子不語》有《朱爾玫》一條,謂康熙間有術士朱爾玫以邪術惑人,號稱神仙,名重京師。某次與張天師鬥法,朱爾玫將茶杯拋在空中,彷彿有人捧着,竟不落下,而張天師亦擲一杯,則張杯停於空中,而朱杯落矣。 “或問真人,真人曰:‘彼所倚者,妖狐也;我所役者,五雷正神也。正神騰空,則妖狐逃矣。’”
五斗米道以"治"為單位,天師為最高領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統領信道教眾,組織相當嚴密。它的宗教活動太平道類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新入道的信徒名 "鬼卒",成為骨幹後,由他統領一眾新教徒,則升為"祭酒",祭酒還負責在要道路口設立"義舍",為過往行人準備食物。祭酒講解《老子》的記錄名為《老子想爾注》。書中主張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達到"治國令太平"的理想;要求教徒遵守"忠孝誠信、行善積德"的道誡,"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
張修後被張道陵的孫子所殺,道教傳統説法,以張道陵為五斗米道的創建人。張魯曹操遠征巴蜀時受其官職封賞,隨其到了內地,五斗米道徒幾萬户被曹操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五斗米道始在內地傳播。很多貴族加入五斗米道,如王羲之,祖輩從漢魏之際即信仰五斗米道。此時五斗米道更名為天師道。

正一改革

南北朝時,北朝有寇謙之,南朝有陸修靜對天師道進行了改革。
寇謙之出身於貴族家庭,祖輩幾代信奉天師道。他自幼學道,後跟隨道士到華山修道,最後選定嵩山作為其傳道地,成為十六國北魏之際北方天師道領袖。他廢除了原來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職的做法以及天師道一些教職的世襲制度,要求"唯賢是舉"並廢除五斗米道原有的24治名稱,規定信徒不得隨意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應先考察三年等。他重新制定了有關宗教活動的規章,廢除入道費用、治病報酬等租米錢税,規定"從今以後,……唯聽民户歲輸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寇謙之教導道教信徒應當遵守修道戒律,並認真作齋功禮拜,從而得道成仙。後人稱經寇謙之改造後的天師道為新天師道北天師道
陸修靜出身於江南士族名門吳郡陸氏,他對道教發展有着重大貢獻。為了將當時的道經去偽存真,加以整理,他到處搜訪道經曾經"南詣衡湘,九 ,西至峨眉、青城",足跡遍佈半個中國。他整理了《靈寶經》,編寫了《靈寶經目》。在編寫後者時,將《靈寶經》分為"三洞四輔十二類"。後來的《道藏》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陸修靜制訂完善了道教戒律和齋醮儀式,整理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規定。經過陸修靜在齋儀方面的統一、規範和編訂工作以後,天師道從形式到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健全。後人稱他的天師道為南天師道,以此和寇謙之的北天師道相對。
隋唐時期,道教興盛,正一教也即天師道逐漸融合其它符籙各派。宋真宗曾召見第24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其"先生"的稱號,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師張可大,幾乎代代正一天師都得到賜號。

正一統領地位

宋徽宗時,第30代天師張繼先極得寵信。朝廷為他在京城附近修建了"崇道觀",龍虎山本營的上清觀也升格為"上清正一宮"。自從張可大被宋理宗授予總管符籙各派的大權,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籙派道教的統領地位。
無縫服和銀印,讓他主領江南道教。第二年又封他為"宣道靈應神和真人"。此後,歷代正一天師都被元統治者封為真人。第39代天師張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 1325年)被封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並被授權常管全國道教事務。元代,龍虎山天師府權力很大:可以建議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務管理官員和道觀管理人員,向皇帝提出新建道教宮觀的經費供給和人員編制,它還可以直接發放"度牒",即道士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賜第42代正一天師張正常"真人"。並下詔讓正一天師世代掌管全國道教。自此,至第52代張應京,除第50代張國祥代代天師都被封為大真人。張宇初曾以全國道教首領的身份,寫下《道門十規》一卷,闡述了道教派流、宮觀修整等問題。

正一衰落

清代、民國年間,正一道逐漸衰落。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師張曉初在上海籌建正一派的全國性教會組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僅成立了上海分會。

正一法術秘傳

正一安槽法

此法適用於農村山區、家中養牛、豬、雞等家畜,都可用此法使家畜長得快,不得瘟病
方法:如家中養豬,要安豬槽,安豬槽前在槽下挖 一坑。用麪粉做一豬,有七寸長左右,嘴要張,在鍋中蒸熟。坑中放硃砂、神砂、心紅(銀珠)、金精石銀精石五樣藥(藥店都有)各十克,將面豬站立放在豬糟下坑中,嘴向東方,在面豬嘴前放點豬食,將豬槽放在坑上。
在豬圈門口或圈內設壇。焚三支香,一對蠟,燒點紙錢。請神,即請豬大王,多念幾聲“有請豬大王”。念安槽咒:“三根茅草一間房,再來一根當中梁,丁字虎、八字龍,青龍白虎來護槽,寧叫青龍高一丈,不叫白虎抬頭望,青龍高了自下降,白虎抬頭要傷亡,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一邊唸咒一邊用毛草在地下襬出符樣,沒有毛草可用其它草代替,用三根針橫放在符中(符中細線代表針)。(參見符圖:1)唸完咒擺出符後,用快刀(家中菜刀即可)將符豎起從中間砍開,針要砍斷。
此法只管六十年,六十年後又要重新安槽。其它家畜也是同樣的方法。養牛就做一面牛、入牛食、請牛大王,養雞、做面雞、放雞食、請雞大王其它都是一樣。

正一掃槽法

掃槽法比安槽簡單、可以使家畜不得病瘟,家畜肯吃,長得快,此法最多管1~3年。
方法:如養豬,可在圈門口或豬圈內設壇,請神、請豬大王,用一掃帚在豬圈內四角處掃,可將豬瘟邪氣全掃掉,邊唸咒邊掃,從裏向外掃,掃槽咒:“一掃槽、掃帚到,二掃槽、瘟氣掉,三掃槽、掃九代,邪氣煞氣齊掃掉,馬靈官出令,用下千票,出下威靈,前來安槽。安槽要請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現金身,一年餵豬(雞、牛等)長千斤,一頭五頭喂的多,每年兩槽也不多,五月買豬十月賣,肯吃肯長來的快,瘟氣邪氣再不來,上長運氣進豬(雞、牛等)財。馬靈官管九代,瘟氣邪氣不遭害。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咒唸完掃出門外後,在圈內寫:“姜太公在此斬妖除邪殺鬼萬千急急如律令。”寫時隨便用什麼東西寫在牆上就行,最好用毛筆蘸硃砂寫在黃紙上,然後貼在豬圈內。
其它家畜在掃槽時也用此法,只是把掃槽咒中的字改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