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大任

鎖定
歐大任(1516年-1595年)字楨伯,號侖山,廣東順德陳村人。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別稱歐虞部。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從小就聰穎好學,家中廣有藏書,給他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博涉經史,工古文辭詩賦”,並喜體育運動,擅長踢球、擊劍。14歲時,督學曾集中十郡的優等生會考,他三試皆列第一,名噪諸生。
歐大任和梁有譽黎民表、梁紹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學,在著名學者黃佐門下讀書,很有得益。無奈文運不佳,八次鄉試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歲的歐大任才一鳴驚人,以歲貢生資格,試於大廷,考官展卷閲覽,驚歎其為一代之才,特薦御覽,列為第一。由是海內無不知歐大任,名聲遠播。
本    名
歐大任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廣東順德陳村
出生日期
1516年
逝世日期
1595年
主要成就
南園後五子之一

歐大任人物簡介

歐大任,字楨伯,號侖山,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幼年即博涉經史,14歲時督學集十郡優等生會考,三試皆第一。他和梁有譽、黎民表、吳旦同在大學者香山黃佐門下讀書,均感到嶺南詩壇自“前五子”後比較沉寂,便共同修復南園,使嶺南詩壇再次復振。但歐大任科場運氣不佳,八次鄉試不中,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47歲時才以貢生資格入京應試,終取得廷試第一。 [1] 
隆慶四年(1570年),54歲的歐大任才授官江都(今江蘇揚州)訓導。不久,奉命進京參加修纂《世宗實錄》,完成任務後,轉薦光州(今河南潢川)學正,升邵武(今福建邵武縣)教授。萬曆三年(1575年),升國子監助教。他曾上書皇帝,建議四事:“一曰率講習以敦明實學;二曰申法制以廣生徒;三曰修載籍以重掌故;四曰崇實學以表賢才。”這都是倡興文教的措施。他的才名漸著,當時歷下、琅玡的學士主盟詞壇,爭相推重歐大任,日與唱酬,聲名益起。萬曆皇帝巡幸太學,歐大任得侍左右,萬曆帝賞識他的文才,御書“不二”兩個斗大的字賜給他。
不久,歐大任改任大理寺左評事。他秉法辦事,多所平反冤獄,不受權貴囑託。黃太監之侄殺了人,司寇打算設法為之抵罪,被歐大任駁正。
萬曆九年(1581年)歐大任任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翌年轉虞衡郎中,督修孝陵。萬曆十二年(1584年),告老乞休,致仕回鄉。
回到家鄉以後,在順德赤花洲築清朗閣收藏典籍,手不釋卷,愛好讀書的習慣至老不變。他安居11年,直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去世,活了80歲。死後得鄉人祟祀,也祀於大忠祠抗風軒。 [2] 

歐大任人物作品

歐大任一生著述甚豐,著有《百越先賢志》、《廣陵十先生傳》、《平陽家乘》及文集,另有《思玄堂集》、《旅燕集》、《浮淮集》、《軺中集》、《遊梁集》、《南翥集》、《北轅集》、《屧館集》、《西署集》、《秣陵集》、《詔歸集》、《蘧園集》等詩集,已由後人匯刻為《歐虞部詩文全集》行世。 [3] 
《百越先賢志》蒐集自東漢至明代的120名百越先賢之傳,體例嚴謹,多憑史傳而不甚採錄雜書,因而被地方修志多所摘用。但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上,傳世之詩有千餘首,尤以自抒胸臆、不依傍古人者為佳。且看這一首《鎮海樓》,格調雖未能擺脱七子的影響,卻是充實深沉,乃有為而作:
一望河山感慨中,蒼蒼平楚入長空。
石門北去通秦塞,肄水南來繞漢宮。
虛檻松聲沉暝壑,極天秋色送徵鴻。
朔南盡是堯封地,愁聽樵蘇説霸功!
歐大任在粵,追遊名勝,賦題遍及羅浮山,肇慶梅庵、七星巖,清遠飛來寺、峽山寺,新會三忠祠、白沙先生祠以及廣州的鎮海樓、白雲山蒲澗寺、蘇文忠、崔清獻祠。以景入詩,情景交融,如《粵秀山觀音閣秋望》、《西樵大科峯觀日出》、《晚霽過梅關》、《雪中過大庾嶺》、《中秋夕德慶舟中玩月》、《越王台與友別》、《厓門弔古》,無不如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