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店關帝廟

鎖定
樊店關帝廟,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南唐鄉樊店村,佔地面積1642平方米,始建於明代 [3] 
樊店關帝廟是一進院落佈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南為戲台,北為正殿。戲台兩側有掖門和倒座房。樊店關帝廟保存有明、清紀年題記,正殿具有明代建築特徵,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3] 
2013年5月3日,樊店關帝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樊店關帝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南唐鄉樊店村
所處時代
明清
佔地面積
1642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891-3-18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樊店關帝廟歷史沿革

據戲台脊檁下重修題記載,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創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戲台和正殿為明代建築,倒座房、山門為清代建築 [3] 

樊店關帝廟建築格局

樊店關帝廟 樊店關帝廟
樊店關帝廟是一進院落,坐北朝南,東西35.86米,南北45.8米,佔地面積1642平方米。中軸線上南為戲台,北為正殿 [3]  ,東西兩側有東西看樓遺址。正殿前有獻殿遺址,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遺址。戲台兩側有東西山門、東西耳房 [2]  [4] 

樊店關帝廟主要建築

樊店關帝廟廟門

樊店關帝廟東西廟門緊貼戲台,東門額題“允文允武”,允字少一點,西門額題“亦神亦聖”,三寸厚的門板上嵌着5排蘑菇門釘,門口有一對石獅子 [4]  。廟門兩旁是面闊三間的東西耳房,均為清代建築 [4] 
廟門

樊店關帝廟戲台

戲台台基高1.3米,台基正面左右各做"音孔”一穴,據傳在當時起擴音作用。前台明作石勾闌,立望柱12根,望柱之間裝石雕欄板,欄板上凸刻禽獸花卉。兩次間作木勾闌,高1.1米。戲台為明代風格,戲台脊枋上有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創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題記。戲台坐南朝北,通面闊11.4米,通進深11.2米,由前後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制組合而成。後一部分為硬山式房頂,灰瓦鋪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結構簡單。前一部分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捲棚歇山頂,單檐出四角,捏花筒子脊獸,灰筒板瓦鋪蓋 [6] 
戲台用六檁式樑架,四角皆用上下兩層抹角梁,大角梁尾部垂四柱,乘柱下端作蓮瓣。下層抹角梁兩端交於平板枋上,其上施駝峯頂在45度栱尾下,栱尾挑於垂柱中,以支撐垂柱的剪力。上層抹角梁兩端交於內拽枋上,中間交於45度拽上皮,使上抹角梁的壓力直接傳遞於下抹角樑上。這樣上下疊壓互應,構成一個類似藻井的屋架。檐下施三彩,鬥耰,通木雕刻雀替 [6]  。戲台內以木製屏風阻隔,屏風上陽刻着一隻白鶴,屏風上邊鑲嵌着一塊木匾,上刻“神聽和平”四個楷字 [4] 
戲台

樊店關帝廟獻殿遺址

獻殿原在正殿前,建於高台之上,三間捲棚式,東西山牆嵌有石碑,鐫刻着村內建廟情由以及捐款人所捐銀兩 [4] 

樊店關帝廟正殿

正殿 正殿
正殿用大額,面寬三間,進深五架,單檐懸山頂。大額下施綽幕枋,其上有斗栱七攢,均為三踩單昂斗栱,僅正中一攢出斜昂。坐鬥呈方圓瓜稜形,隨位置變化。後檐柱頭科施三踩單昂斗栱。平身科逐間一攢,廂栱抹斜,明間平身科出斜昂。殿內兩品屋架,五架樑用彎材,上立瓜柱承託三架樑,三架樑上施脊柱、叉手承託脊檁。叉手與丁華抹頦栱相交抵檁。脊枋上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題記 [3] 

樊店關帝廟歷史文化

樊店關帝廟活動建設

樊店關帝廟是樊店村村民集會、鬧紅火、唱戲、放電影的場所,廟門兩旁的東西耳房,樓上樓下都曾做過教室 [4] 

樊店關帝廟傳説軼事

正殿內原塑有關公坐像,與一般關公像不同,關公並不是紅臉,而是白臉。據説他誅殺惡霸逃離家鄉後 [5]  ,官府要抓他,情急之下,“打破鼻血塗滿臉”,才成了紅臉的。關公像前塑有關平、周倉,各持兵器站立。後來殿內的一切被一掃而空,再往後改作了糧倉 [4] 

樊店關帝廟保護措施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張)
2013年5月3日,樊店關帝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8年7月16日,山西省文物局公佈樊店關帝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2] 
樊店關帝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
樊店關帝廟圍牆向外輻射10米。
建設控制地帶
一類:由保護範圍向外輻射30米。
二類:在一類建設控制地帶的基礎上向外輻射30米 [2] 

樊店關帝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樊店關帝廟內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南唐鄉樊店村。
  • 交通信息
自駕:從臨汾市翼城縣出發,途經省道S331,路程大約12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