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資

鎖定
樂資(生卒年不詳),魯人,晉朝時史學家,任著作郎。 [10] 
撰《山陽公載記》 [2]  、《九州志》 [7]  、《春秋後傳》。 [9] 
全    名
樂資
所處時代
晉朝
主要作品
山陽公載記
主要作品
九州志
春秋後傳
最高官職
著作郎

樂資人物生平

樂資,魯人,晉朝時擔任著作郎。 [10] 

樂資人物評價

裴松之:①不知資、暐之徒竟為何人,未能識別然否,而輕弄翰墨,妄生異端,以行其書。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疑誤後生矣。寔史籍之罪人,達學之所不取者也。②袁暐、樂資等諸所記載,穢雜虛謬,若此之類,殆不可勝言也。 [12-13] 

樂資文學作品

山陽公載記》(袁宏《後漢紀》序稱其為《漢山陽公記》 [6]  ),共十卷,已亡佚。 [2-5] 
《九州志》,卷數未詳,原書已亡佚,略見於《水經注》、《太平御覽》。 [7-8] 
《春秋後傳》,共三十一卷,樂資以《左傳》、《漢紀》之間無編年體史籍,乃取材《戰國策》與《史記》撰成。 [1]  [9-10]  [11] 

樂資作品爭議

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多次引用樂資撰寫的《山陽公載記》。
但書中記載的審配逃入井中、關羽張飛驚嚇馬超之事,被裴松之批評為“輕弄翰墨”、“穢雜虛謬”。 [14-15] 
參考資料
  • 1.    車吉心主編.《齊魯文化大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第618頁
  • 2.    《隋書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山陽公載記》十卷(樂資撰。)
  • 3.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隋書(唐)魏徵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9]
  • 4.    《新唐書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樂資《山陽公載記》十卷
  • 5.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9]
  • 6.    《後漢紀 序》:予嘗讀後漢書,煩穢雜亂,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為後漢紀。其所綴會漢紀、謝承書、司馬彪書、華嶠書、謝忱書、漢山陽公記、漢靈獻起居注、漢名臣奏,旁及諸郡耆舊先賢傳,凡數百卷。前史闕略,多不次敍,錯謬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頗有傳者,始見張璠所撰書,其言漢末之事差詳,故復探而益之。
  • 7.    《太平御覽 卷五百五十六 禮儀部三十五》:樂資《九州志》曰:渡之鹽官有奉禪山,者始皇過此而美之,死因葬焉。有廟在平地,於今民祠之。
  • 8.    《水經注 卷二十九》:樂資《九州志》曰:縣有秦逕山,秦始皇逕此,美人死,葬于山上,山下有美人廟。谷水之右有馬睾城,故司鹽都尉城,吳王濞煮海為鹽,於此縣也。
  • 9.    《隋書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春秋後傳》三十一卷(晉著作郎樂資撰。)
  • 10.    《史通通釋 六家第一》:於時文籍,唯有《戰國策》及《太史公書》而已。至晉著作郎魯國樂資,乃追採二史,撰為《春秋後傳》。其書始以周貞王續前傳魯哀公後,至王赧人秦,又以秦文王之繼周,終於二世之滅,合成三十卷。當漢代史書,以遷、固為主,而紀傳互出,表志相重,於文為煩,頗難周覽。
  • 11.    ●六家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9]
  • 12.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9]
  • 13.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9]
  • 1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樂資山陽公載記及袁暐獻帝春秋並雲太祖兵入城,審配戰於門中,既敗,逃於井中,於井獲之。臣松之以為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豈當數窮之日,方逃身於井,此之難信,誠為易了。不知資、暐之徒竟為何人,未能識別然否,而輕弄翰墨,妄生異端,以行其書。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疑誤後生矣。寔史籍之罪人,達學之所不取者也。】
  • 1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山陽公載記曰: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張飛曰:"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並杖刀立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呼備字。明日嘆曰:"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後乃尊事備。臣松之按以為超以窮歸備,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備字?且備之入蜀,留關羽鎮荊州,羽未嘗在益土也。故羽聞馬超歸降,以書問諸葛亮"超人才可誰比類",不得如書所云。羽焉得與張飛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謂其可也,知其不可,則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備字,亦謂於理宜爾也。就令羽請殺超,超不應聞,但見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雲幾為關、張所殺乎?言不經理,深可忿疾也。袁暐、樂資等諸所記載,穢雜虛謬,若此之類,殆不可勝言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