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民城

(明朝文物)

鎖定
樂民城又名珍珠城,位於樂民圩北1千米處,城牆依地形而築,呈不規則四邊形,高5米,厚2米,周長1797米,面積19萬平方米。
中文名
樂民城
別    名
珍珠城
5米
位    置
樂民圩北1千米處
樂民城又名珍珠城,位於樂民圩北1千米處,城牆依地形而築,呈不規則四邊形,高5米,厚2米,周長1797米,面積19萬平方米。分置東西南北四道城門,門寬28米,高2.7米,進深約9米;較完整的城門尚存東、西、北三門。牆原為磚土合築,現磚已被拆走,僅存土牆。城南存文明書院一間,城北存明天順七年(1463年)所建的石龜一隻,龜揹負有高2米的《清虛道院碑記》石碑。此地原為沿海,異常繁榮,盛產珍珠。為防海盜搶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指派當朝大臣安陸侯吳傑監建。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城外開鑿兩條護城河,每條寬12米,深5米。屬縣級文物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