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縣鎮南塔

鎖定
榮縣鎮南塔,俗稱白塔,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旭陽鎮榮州路社區龍頭山上。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 [1-3] 
榮縣鎮南塔塔身通高23.85米,佔地60.84平方米。其塔基為方形須彌座,高2米,邊長7.8米。整座塔由地宮、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內5層、外觀11層,設有塔柱、心室、66級石蹬道。底層有拱門,四周飾以仿木結構的斗拱,五層塑有羅漢,塔頂為四角攢尖頂。塔心柱、塔身全部由磚砌造。塔的中心是一個自頂到底的大磚石柱子,這就相當於現代建築中的核心筒技術。 [4]  榮縣鎮南塔對研究古代榮縣佛教發展、自貢地區民情風俗以及磚石建築有着重要的價值。 [6] 
2013年3月5日,榮縣鎮南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榮縣鎮南塔
地理位置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旭陽鎮榮州路社區龍頭山上
所處時代
宋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白塔
編    號
7-1306-3-60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榮縣鎮南塔歷史沿革

榮縣鎮南塔始建於宋代。
明嘉靖、清嘉慶、民國年間,曾進行過三次維修。
2006~2007年,對塔身及塔基又進行了維修和加固。 [6] 

榮縣鎮南塔建築格局

榮縣鎮南塔塔身坐東向西,為方形十一層樓閣式磚塔,塔身通高23.85米,佔地面積60.84平方米;塔基為方形須彌座,高2米,邊長7.8米,由地宮、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內5層,外觀11層,有塔柱、心室、66級石蹬道;底層有拱門,四周飾以仿木結構的斗拱,塔頂為四角攢尖頂;塔心柱、塔身全部用磚砌造,中心是一個自頂到底的大磚石柱子,相當於現代建築中的核心筒技術。 [3]  [6] 
榮縣鎮南塔台基上的第一層塔身每面分為三間、四柱,東西南北各開一個券門,角柱和平柱都做圓形倚柱,當心間柱頭施用月梁,兩盡間施用闌額,柱頭安裝鬥棋,每朵在第一跳頭上向前伸出一斗三升,迭澀出檐,中間夾一層菱角牙子,做法十分古拙。第二層以上各層塔身的高度縮短,每面開券窗,第二層正面當心間又分五間,增加六個倚柱,迭澀出檐成為一座小型建築。第三層正面兩層間各做小建築;第四層正面當心間砌出一座重樓;第五層正面當心間砌出一座大佛像。 [8] 
榮縣鎮南塔整個塔身向西斜,對縣城一面為正面。每層周有窗,陽光可射入。榮縣鎮南塔飾以彩繪、宮殿、佛像,造型結構勻稱,整個建築結實壯觀。它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也是留存的珍貴古代建築物。 [7] 
榮縣鎮南塔

榮縣鎮南塔文物遺存

榮縣鎮南塔塔身正面第五層有一羅漢石刻像。 [6] 

榮縣鎮南塔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榮縣鎮南塔因塔身呈白色,故人稱“榮縣白塔”。 [4] 
  • 傳説軼事
"榮縣鎮南塔其鎮南之名有‘山川之鎮'的含義。"歷史上榮縣鎮南塔還有"文風塔"一説,榮縣鎮南塔像一支飛舞奪魁的"文筆",被譽為"龍頭豎筆"。榮縣鎮南塔和龍頭山渾然一體,組成“龍頭插筆”,遂成為榮縣十二縣風景之一。 [6] 
  • 相關藝文
榮城唐宋時是榮州州署所在地。“城抱五川,廓瀕二水”,塔名鎮南,確“為山川之鎮”。有裝點江山的作用。“白塔沖霄玉削峯。”若登臨塔頂可俯瞰全城,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在文人墨客的眼裏,榮縣鎮南塔形似一支揮灑長空,飛舞奪魁的“文筆”。因此白塔又成為科甲功名興隆的兆頭。
清代榮縣教諭劉德煜詩云:
龍頭山勢最玲瓏,文筆巍然聳太空。
直插雲霄疑畫日,時揮煙雨逗飛虹。
堂開三教基尤在,寨鎖重門氣亦雄。
試問科名誰獨佔,崖邊消息已潛通。 [3] 

榮縣鎮南塔文物價值

榮縣鎮南塔對研究古代榮縣佛教發展、自貢地區民情風俗以及磚石建築有着重要的價值。隨着榮縣城市的擴大,榮縣鎮南塔已經成為榮縣的地標,成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 [6]  其建造所採用的核心筒技術,成為研究中國古塔發展進程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4] 

榮縣鎮南塔文物保護

1986年7月,榮縣鎮南塔被榮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1997年11月,榮縣鎮南塔被自貢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依法劃定了重點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了完整的科學記錄檔案。 [3]  [6] 
2007年6月,榮縣鎮南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3月5日,榮縣鎮南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榮縣鎮南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榮縣鎮南塔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旭陽鎮榮州路社區龍頭山上。
  • 交通指引
榮縣人民政府榮縣鎮南塔2千米,步行約20分鐘左右可達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