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榫槽

鎖定
榫槽工藝取材於塑料或高級木材,具有質地硬而又有韌性的特點。榫槽工藝的構造原理是通過若干根經過獨特技術加工成型的木條,不用釘、鉚和任何粘合劑等外界輔助條件或任何手段,只是運用榫槽自身的相互組合,從而組成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都能顯示出不同形狀的木條榫槽工藝品。 [1] 
中文名
榫槽
原    理
通過若干根經過獨特技術加工成型
目    的
為了咬合與密封
屬    性
木條
特    點
質地硬而又有韌性

榫槽歷史背景

榫槽來源

這種榫槽工藝源於兩千多年前。據説魯班的祖師出師時,師傅考他的題目就是“三一工作法”。即用三根木條,自身組合成從不同角度都能顯示出不同形狀的“一字形”。

榫槽發展

現代的工藝中,在鋁合金、塑鋼等門窗的拼縫處按照《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驗收規範》要求採用此方法連接。目的是為了咬合與密封。 [1] 

榫槽代表人物

藝人沙英奎之世代祖輩都從事研究和探索這種古老的工藝。沙英奎從3根木條榫槽組合開始,發展到6根、9根、40根後又有108根木條組合的多面金字塔。用600根木條榫結的寓言故事《老鼠娶親》(組);用3500根木條組成的《九龍壁》等。1991年,沙英奎完成了舉世無雙,用1200根木條23000個榫槽組成的多面金字塔。其榫槽工藝被國家授予“特種製品榫槽構造法”發明專利。 [2] 

榫槽常見形式

實木傢俱生產中,方料的縱橫連接常採用榫頭和榫眼連接,而縱向連接則通常採用榫槽與榫簧進行連接,沿寬度橫向連接常採用缺口連接。
一般來講,順纖維方向的榫槽配合俗稱為榫槽及榫簧,橫纖維方向的榫槽俗稱缺口或裁口,局部的非貫通的缺口俗稱為槽口。 [2] 

榫槽刨牀類

四面刨是生產榫槽最常用的設備,主要用於生產縱向通槽,這是傢俱生產中最常見的榫槽連接方式。
由於四面刨一般只能加工零件長度方向的貫通槽,但對於門框橫頭等端頭要制榫的零部件,通常要定製一對配套的公母刀。

榫槽銑牀類

在立軸上安裝相應的制榫碟刀,可在方料側邊或端部開出榫槽,榫槽深度可通過調節刀具相對導尺的伸出量來控制。
對於燕尾榫及內空榫槽,用其他設備加工通常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一般要定製與槽口相應的柄銑刀,利用鏤銑機來作業。

榫槽圓鋸機類

由於圓鋸片厚度薄,因而所開槽口一般為3~5mm貫通窄槽。
由於圓鋸片直徑大,因而槽口深度調節範圍大,適合各類槽口和缺口的加工,且鋸口邊緣質量好,不易崩缺。
除了柔美的曲線造型之外,明清傢俱中最令人稱讚不絕的是其榫卯結構。古人云:“榫卯萬年牢。”無需釘子膠水就能讓物體牢固成型,此結構不僅合乎力學原理,又十分重視實用與美觀,與傳統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相一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