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概念界定

(加里·戈茨所著書籍)

鎖定
《概念界定》是一部由加里·戈茨所著的書籍,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書    名
概念界定
作    者
加里·戈茨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2480020

概念界定出版信息

作者: 加里·戈茨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關於測量、個案和理論的討論
原作名: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 User's Guide
譯者: 尹繼武
出版年: 2014-4-20
頁數: 196
定價: 32
裝幀: 平裝
叢書: 萬卷方法
ISBN: 9787562480020 [1] 

概念界定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有深度的著作,雖然它的確不是那麼好讀,一目十行肯定不是它的讀法。但若能耐下心來細細研讀,必然受益匪淺
戈茨對於概念界定、測量及其因果作用的清晰剖析,為我們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如何處理概念問題提供了一種實用的指南。特別是,他獨創性地將概念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基本層次、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是我們實際操作、領悟以及評析概念的具體運用時的路線圖。
在本書中,作者將試圖跨越橫亙在關注實體性有效概念的定性學者與熱衷於精確量化測量的定量研究者之間的這一鴻溝。正如本書標題所示,這將是一種非平衡的處理:本書將集中於概念問題的討論。 [1] 
本書第I部分將探討概念建構的理論、結構、形式以及經驗方面;第2章將討論三層次框架以及原型狀態的家族相似性概念結構和充要條件概念結構;第3章則涉及概念結構如何與經驗範圍(如外延)相關;第4章將解釋概念結構和量化測量理論的順流結果;第5章將闡明重要的理論命題如何嵌入概念之中,以及如何能夠接受經驗檢驗。這些章節將結合許多具體案例,解釋概念建構的因果性質、本體論性質以及經驗性質。
本書第Ⅱ部分集中論述了概念的一種核心用途,即選擇個案。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概念化,對於經驗分析和因果推論的意義至深且巨。幾乎毫無例外,任何學術研究所分析的總體(population)都是由概念加以定義的。第Ⅱ部分的所有章節都彰顯了概念對於個案選擇以及隨後對於因果推論的強烈影響。我們可以把第Ⅱ部分所討論的內容看作是一個研究鏈條,即概念→個案選擇→因果推論。或許,概念所具有的最為戲劇化的效果是在鏈條的末端。本書第6至第8章將闡述概念對因果推論施加影響的不同方式。其中,在第6章中,我們將看到,那些被衝突研究者通常視為選擇效用中的關鍵因素,特別是權力變量,就是那些因其所在而使得概念變化引起因果推論發生最大變化的因素。第7章指出,為斯考切波的大多數讀者所相對忽視的變量即農民起義(peasant revolt),在經驗層次上,會比廣受關注的國家危機變量更為重要。第8章説明,在統計分析中納入那些定義個案總體(如政治相關二聯體)之變量的通行做法,會怎樣對總體定義之變量的因果評估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只要依據研究設計,概念通常在研究的起點就得到使用,那麼,它們接下來對因果推論的順流影響就是不可忽視的。
本書第Ⅲ部分將考察多層次概念怎樣出現於理論之中。在第9章,我將分析斯考切波的社會革命理論、希克斯(Hicks)的福利國家原因研究、奧斯特羅姆(Ostrom)的公共資源制度(common pool resource institutions)研究以及唐寧(Downing)有關早期現代歐洲民主制度的分析。從上述諸多案例中,我們在等式的因變量一邊與自變量的另一邊都會看到各種不同的概念建構方式。我們還將看到有關現實研究的理論情境下的充要條件概念和家族相似性概念。 [1] 

概念界定譯者簡介

尹繼武,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200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國際政治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曾訪學於德國慕尼黑大學。2013—2014年訪學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興趣:國際關係理論、政治心理學、國際安全與 中國外交。 [1] 

概念界定目錄

1 導論
第Ⅰ部分 概念的理論、結構和經驗分析
2 結構化和理論化概念
3 概念內涵與外延
4 增加概念度量的一致性
5 可替代性、聚合以及最弱連接度量
第Ⅱ部分 概念和個案選擇
6 概念和因變量(有關的)選擇
7 否定性個案的選擇:可能性原則
8 概念和總體選擇
第Ⅲ部分 理論中的概念
9 理論中的概念:雙層次理論
參考文獻
練習與網站
術語及專有名詞英漢對照表
譯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