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雄文廟

鎖定
楚雄文廟,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中大街鹿城小學內,文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鳳鳴山麓。 [2] 
楚雄文廟原規模較大,分為東、中、面西三區、保存完整的是以大成殿為中心的中區建築,包括崇聖殿忠大成殿、大成門,兩龐,天子台、洋池平三元橋,佔地面積12195平方米。為均衡對稱的院落形式。中軸線上為主要建築物,左右兩側安排次要建築、這種佈局是明清時期全國統一的文廟格局。在中軸的遠處遙遙建有一座塔一楚雄雁塔。 [4] 
2013年3月5日,楚雄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楚雄文廟
外文名
Chuxiong Confucious'Temple
地理位置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中大街鹿城小學內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12195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78-3-67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楚雄文廟歷史沿革

據宣統《楚雄縣誌》記載,楚雄文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鳳鳴山麓。
明成化五年(1469年),楚雄文廟遷於城東隅。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地震損壞楚雄文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增修楚雄文廟。
清咸豐十年(1860年),楚雄文廟遭毀損。
清同治年間,楚雄文廟再經重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鹿城小學前身楚雄第一高等小學堂,遷入楚雄文廟。之後楚雄文廟先後為小學、楚雄縣中學、航空站、空軍學校使用。
1951年,楚雄文廟的全套祭物,包括獅、鹿、象牛等銅製香爐、燭台,三角鼎形銅酒杯,以及孔子畫像等,均由楚雄縣文化館作為文物珍藏。
1978年,楚雄文廟西區成立了楚雄市教師培訓中心的前身——楚雄縣教師進修學校。
1985年,楚雄市人民政府對楚雄文廟進行維修,保持原文廟的建築風格。 [2]  [3]  [4] 
楚雄文廟

楚雄文廟建築格局

楚雄文廟原規模較大,分為東、中、面西三區、保存完整的是以大成殿為中心的中區建築,包括崇聖殿忠大成殿、大成門,兩龐,天子台、洋池平三元橋,佔地面積12195平方米。為均衡對稱的院落形式。中軸線上為主要建築物,左右兩側安排次要建築,這種佈局是明清時期全國統一的文廟格局。在中軸的遠處遙遙建有一座塔一楚雄雁塔,文廟建在先而塔立於後從時間差距數百年。 [4] 

楚雄文廟主要建築

楚雄文廟大成殿

大成殿,居於整個建築羣中心,面積約445平方米,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頂。原正脊東西為尖角吻獸,現為兩條面對騰躍的龍替代,正脊中央為圓形寶頂,重檐間起託重和延伸外檐作用的半拱,實用與美觀渾然一體,體現了我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獨有風格,殿前檐柱六棵,柱基為墩形圓石檐下也建有斗拱,但構件較少,大殿正面裝有十八道格子門,上面雕刻有鹿、兔、獅、麒麟並配先哲語錄。殿內為抬梁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面闊第一、第五間的梁枋構件為三組,其餘為二組。這樣,兩邊的柱樑與牆壁承載着屋頂的大部分重量,而中間梁坊構件的減少使得殿內空間寬闊。殿前的天子台佔地247平方米,三面有台階,圍以大理石護欄。大成殿兩側的廂房,長38.7米縣寬7.3米,是大成殿的附屬建築,用以供奉先儒先賢牌位,現已作它用。 [4] 

楚雄文廟大成門

大成門,懸山式建築,是進入院內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據宣統《楚雄縣誌》記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知府孔繼忻以“聖裔來楚守郡”為由,於大成門外鑄青獅一對;清咸豐十年(1860年)回族武生馬如龍陷楚雄城,“自銅聖像以下全毀,僅存殿門大架”,清同治八年(1869年)邑紳李維述捐資修補,以後未再見有關修繕大成門的記載。 [4] 

楚雄文廟泮池

泮池,在大成門前;長145米,總面積約3035平方米,為一長方形人工池,四面用石支砌,與北面文廟整體建築的東、西、中三區相對,從池的長度可估計出以往文廟的規模。泮池上有三元橋,三座分跨其上,長18米,高約3米。 [4] 

楚雄文廟崇聖殿

崇聖殿,在大成殿之後,樓閣式建築,佔地約 254 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整體建築的高度與大成殿相當,但未施斗拱,正脊無吻獸,屋檐略翹,向外挑出,總體顯得比大成殿簡陋,單調。 [4] 

楚雄文廟文物遺存

楚雄文廟配備有經籍祭器、樂器,現已部分失散,楚雄市文物管理所收藏了其中35件,有仿古的篇、爵、豆、管、艦等22件。這批器物在形制上雖刻意仿古,但製作以鑄鍛結合做工粗糙。另有方形和圓形銅香爐及銅牛、鹿、象、獅、俑等13件,香爐上有葡萄作飾物,其餘多為素面,還有一塊玉版,半圓形,墨綠色,製作工藝精緻,雲紋回紋線條流暢。這些器物都是清代製作的,清康熙年間曾對文廟進行多次較大規模的整修,知府梁文、知縣王袞用捐資制樂器,到省城聘請樂師來楚教習“祭禮樂舞”,爾後“悉合典禮”。有部分器物是當時製作的,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知府夏廷燮委託貢生王光裕制銅祭器,他“至是禮器備矣,維缺樂器"。這些仿古禮器就是此時製作的。樂器多毀於清咸豐、同治年間滇西各族人民大起義的戰火中。當年的經籍只有極少數保存下來。 [4] 

楚雄文廟文物保護

1987年,楚雄文廟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3月5日,楚雄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楚雄文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楚雄文廟位於雲南省楚雄市中大街鹿城小學內。 [2] 
  • 交通指引
楚雄市內乘坐公交車6路、7路、8路、10路、15路、17路、Z5路、Z8路,文廟站下車前往。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12-22]
  • 2.    楚雄市文化局編. 彝州首府 楚雄[M]. 1988.46-48.
  • 3.    陳九彬,周永源編著. 新編楚雄風物誌[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04.57-58.
  • 4.    李朝真,段志剛著. 彝州考古[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0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