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幽王墓

鎖定
楚幽王墓,即楚幽王熊悍的墓,位於今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雙廟村,楊孫路東(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屬安徽壽縣),距朱家集南約3公里。 [2]  發掘前稱李三孤堆(又名離散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徑約100餘米,周約400米。
中文名
楚幽王墓
別    名
李三孤堆
離散孤堆
地    點
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雙廟村,楊孫路東
特    點
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
出土文物
青銅器有1000餘件

楚幽王墓發展歷史

民國12年(1923年),當地農民在附近農田耕作中偶然發現青銅器有鼎、壺、、鎬與帶鈎、鏡、車馬飾具等,後為蚌埠外僑瑞典人加爾白克所得,現藏瑞典首都皇儲蒐集部。民國22年和24年,當地人曾先後兩次進行挖掘。這兩次發掘,雖沒有控及槨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變賣,著名的“曾姬無恤壺”就是在第二次挖掘中出土的。
民國27年,國民黨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令其駐壽縣所部徹底挖掘,這次有組織的大規模行動,挖出了棺槨。據郭峙一《親歷記》記述與現場目擊者口述:大致挖約10米多深時,始到墓底。槨室有九,中央主室每邊各有兩廂,木棺置於中央主室,棺長約3米,寬、高約為1米,呈硃紅色,光澤鮮豔如新。棺蓋與四壁均飾以龍形浮雕,未封釘,揭開棺蓋,內壁潔白如雪,骨骸已化成灰,僅存頭髮一束,棺室內有銅鐸(可能是小型編鐘)30餘個,每個重1.5—2公斤。彩色花面石70多塊,塊長約24釐米、寬約10釐米、厚約5釐米,當是編磬。棺的兩旁各置大銅燈一個,每個重50—60公斤。棺前有銅鼎3件,每件重100—150公斤;正中置銅劍1把,長約1米,劍柄上有浮雕的龍,拭去泥土,光彩仍然耀目,絕非常劍可比;又有直徑約34釐米的綠色翡翠球1枚。主室周圍的8個廂室中都有器物,而以東邊的兩廂室中較多。這些是研究楚國君王葬制的寶貴資料。

楚幽王墓棺室情況

墓坑東西向。墓口東西長約21米,南北寬約17米。墓坑東北、西北兩邊有墓道,墓道寬3-4米。坑內填以五花土,坑底及槨周圍均填有青膏泥。自封土至槨室,總深約12米。根據復原,槨室四周各有兩邊箱,加上中部棺室,共有九室。 [2] 

楚幽王墓出土文物

這次挖掘,其出土文物甚多,據估計至少有4000餘件,其中青銅器有1000餘件,重要大件有200餘件。大陸徵集的只是一小部分,台灣也收藏了一部分。在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器物中,包括鼎、簋、簠、壺、甗、鬲、豆、缶、盉、盤、鑑、盞、勺、量、匕、爐等諸多禮器,具有代表性的如楚大鼎、四獸平底鼎等。 [1-2] 
出土器物現存情況表
收藏單位
器型
總數

安徽博物院
不詳
700餘
故宮博物院
1
-
4
-
-
-
-
1
1
1
-
-
-
-
1
-
-
9
國家博物館
1
-
-
-
-
-
2
1
-
-
-
1
2
-
-
-
1
8
上海博物館
1
-
1
-
-
1
-
-
-
-
-
-
1
1
-
-
-
5
天津歷史博物館
1
2
2
-
-
-
2
-
-
-
1
-
-
-
-
2
-
10
遼寧省博物館
-
-
-
-
-
-
-
-
-
-
-
-
-
-
-
1
-
1
廣州市博物館
-
-
-
-
-
-
-
-
-
-
-
-
-
-
-
1
-
1
旅順博物館
-
-
-
-
-
-
1
-
-
-
-
-
-
-
-
-
-
1
淮南博物館
1
-
-
-
-
-
1
-
-
-
-
-
-
-
-
-
-
2
壽縣博物館
1
-
-
1
1
-
-
-
-
-
-
-
-
-
-
-
-
3
台灣中央博物院
-
-
-
2
-
-
-
-
-
-
-
-
-
-
-
-
-
2
東京國立博物館
1
-
-
-
-
-
-
-
-
-
-
-
-
-
-
-
-
1
紐約私人收藏
-
-
-
-
-
-
-
-
-
-
-
-
-
1
-
-
-
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