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阿苗

鎖定
楊阿苗(1865—1932),名嘉種,泉州南門外亭店村(今屬江南鎮)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
本    名
楊阿苗
別    名
嘉種
出生地
泉州南門外亭店村
出生日期
1865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目錄

楊阿苗簡介

楊阿苗(1865~1932年),名嘉種,泉州南門外亭店村(今屬江南鎮)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原是晉江縣園坂村蔡娃子,10歲時賣給亭店村人楊孫獺為長子。楊孫獺在馬尼拉開設協成商行,並在宿務、獨魯萬、樹裏爻等商埠設立分支行,經營苧麻、椰乾等土特產。

楊阿苗個人事蹟

楊孫獺30多歲去世。楊阿苗十七八歲時往菲律賓,在當地西班牙學校讀書。25歲時,叔父楊孫(械)將協成商行交給他。楊阿苗接業後,聘請舅父陳清源出任總經理,鋭意經營,業務更為發展。又在馬尼拉那士嗎爾邁街設立洽成總行。先後在三描、明達瑙(棉蘭諾)等地開設30多個分支行後,擁有資產達17個“棉兩”(million的音譯,即百萬、兆)。他自置“孫獺”號、“仙釐龜叻”號輪船和多艘小輪船躉運土特產銷售歐美各地,再進口大米在菲律賓各地銷售。
楊阿苗常常接待來菲律賓的大批鄉親,安頓在自己設辦的"浪邦"場所,供給伙食和住宿,並月發6元零用費,因此楊氏宗親及其他親戚到菲律賓後都樂意聽從楊阿苗差用。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楊阿苗在家鄉亭店建造住宅,花費白銀數十萬兩,歷時11年。住宅規模龐大,佈局嚴謹,工藝精巧,內外佈滿漆畫木刻、磚百雕刻,有極高藝術價值,是閩南傳統民居代表作(今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住宅落成時,楊阿苗又為母親做60大壽,極為隆重。當時慈禧太后和德宗皇帝各賜“福”與“壽”兩塊匾額(“文革”時毀)。
楊阿苗長期擔任馬尼拉華僑善舉公所董事,1904年參與創辦馬尼拉中華商會,從1906年第三屆起4次連任該會董事,6次任司庫。1911年,楊阿苗和菲律賓小呂宋華僑宏濟局及地方人士發起募捐建造泉州南門外的順洲橋,這是泉州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因造橋資金巨大,募捐款項不足,最後由他“攬尾”。他還捐款救濟華北大水災,報取祖國。
楊阿苗56歲以後,事業後繼乏人,在商場劇烈競幸中逐漸走向衰敗。
1932年楊阿苗病逝,終年68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