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肇

鎖定
楊肇(?-275年5月15日), [1]  字季初 [2]  (一作秀初), [3]  滎陽宛陵(今鄭州市的新鄭龍王鄉)人。 [2]  晉朝將領。
魏驍騎將軍楊恪(字仲義)之嫡孫、 [1]  中領軍楊暨之子,少有才能、擅長草書、隸書。 [2]  官至折衝將軍、荊州刺史、封爵東武伯(伯爵)。 [3]  泰始八年(272年),孫吳西陵督步闡降於晉,吳陸抗伐兵討之,肇至西陵抵擋陸抗。因晉軍在此役中戰敗,楊肇被削職為民。
咸寧元年(275年),楊肇去世,諡號戴侯。其女楊容姬 [4] 潘安之妻。 [3] 
本    名
楊肇
別    稱
楊季初、楊荊州
字    號
季初
所處時代
西晉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滎陽宛陵
去世時間
275年5月15日
父    親
楊暨
兒    子
楊潭、楊歆

楊肇早期經歷

楊肇為曹魏驍騎將軍楊恪嫡孫、 [1]  中領軍楊暨之子,魏嘉平初年(250年左右),楊肇在河內郡軹縣擔任縣令,後遷升治書侍御史併兼統大理之職。後又轉為河內郡野王縣的典農中郎將。後為大將軍司馬昭參軍,之後五等爵位初建被封為東武子(子爵)。泰始元年(265年),晉受魏禪後,楊肇典戎朝廷內武衞,後以清宮勳勞,進封東武伯。之後領東莞相、荊州刺史,又加折衝將軍。 [5-6] 

楊肇西陵之戰

泰始八年(272年),楊肇受命領兵救援降晉的步闡,但被陸抗打敗。
十一月,晉楊肇率援軍到西陵,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至建平。陸抗分令張鹹固守其江陵,派公安督孫遵於長江南岸機動,防備羊祜軍南渡;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攔截晉徐胤水軍順流東下;自率大軍憑據長圍與楊肇對峙,以待戰機。時吳將朱喬、都督俞贊叛逃。陸抗説:“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者,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三國志·吳書·陸抗傳》)。於是連夜調整部署,把該地防軍全部換上了善戰精兵。次日,楊肇果集中攻擊原吳兵防區弱處,陸抗即命吳軍反擊,矢石雨下,肇眾傷死者相屬。經過數月的戰鬥,楊肇軍已到極限,打算趁夜撤退。陸抗欲追之,而慮闡畜力項領,伺視間隙,兵不足分,於是但鳴鼓戒眾,若將追者。肇眾兇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躡之,肇大破敗,羊祜等也引軍而還。
戰後,楊肇因戰敗之責,被罷免官職,成為平民。 [7] 
在潘安的《荊州刺史東武戴侯楊使君碑》中,稱此戰楊肇是“懸軍深入,親薄寇壘,躬行天誅;既而救兵不進,糧盡道窮,因乃憮然回慮,殿其眾而返。”戰後雖因戰敗被貶,卻是“天下服其勇,世主思其忠”。 [5] 
成為平民後的楊肇在家閉門不出,研究儒術,於咸寧元年(275年)四月四日病逝,司馬炎對他的死表示哀傷,並派遣謁者,祠以少牢,並諡曰戴侯。 [1] 

楊肇軼事典故

楊肇與潘安的父親潘芘是好友,在兩家交往中,潘安在十二歲時便被楊肇所賞識,並招其為女婿,將自己女兒嫁給了潘安。潘安也不負楊肇的所望,最終成為著名的文學家。楊肇去世後,潘安為他寫了誄文《楊荊州誄》, [1]  並且立碑《荊州刺史東武戴侯楊使君碑》紀念, [5]  又作《懷舊賦》來懷念楊肇父子。 [3]  潘安為楊肇所作的此三篇作品至今尚存。

楊肇後世影響

民國時期書法家譚延闓,曾學習東武(楊肇為東武伯,故稱東武)的書法。 [8] 

楊肇家庭成員

楊肇祖父

  • 楊恪,字仲義,魏驍騎將軍。

楊肇

  • 楊暨,魏國大臣,官至中領軍。

楊肇子女

  • 楊潭,字道元,楊肇長子,東武康侯,善草隸。 [9] 
  • 楊歆,字公嗣,楊肇次子。
  • 楊容姬,潘岳(潘安)妻,楊肇長女。 [4] 
  • 楊氏,任護(字子鹹,樂安人,奉車都尉)之妻,楊肇次女,潘岳曾為其作《寡婦賦》。 [10] 

楊肇

  • 楊彧,字長文,楊潭長子。 [6] 
  • 楊綏 [9]  (一作楊經) [11]  ,字仲武,楊潭次子,母為鄭默之女, [9]  善草隸。

楊肇歷史評價

潘岳:詳見《楊荊州誄》。 [1] 
山濤:肇有才能。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